莊曉寒當初創辦學堂,說是給自己攢點功德,現在看還真的起到了點作用。

別的不說,莊曉寒被抓之後,學堂裡的師生都是很氣憤的。

若說莊曉寒真的是個間諜細作,就問有哪個細作會為了別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傾家蕩產的付出的?

不都是盼著別國全都是文盲愚民好糊弄的嗎?

又有哪個細作會斥巨資資助別國搞天花痘苗研發只為了挽救天下百姓的性命,不都是盼著別國被瘟疫早點摧毀的嗎?

又有哪個細作會不遠萬里帶回來高產作物,辛苦培養,只為了多養活一倍飢餓的人口?

……

這樣的人,會是細作嗎?

朝廷的人為了一己私利可以罔顧事實顛倒黑白,老百姓眼睛可不瞎!

誰對他們是有利的,誰又對他們是無情的,他們分得清!

莊曉寒在刑部大牢裡苦苦掙扎的時候,外頭的人已經聯絡起來,學堂的師生、夏大夫藥鋪的人、凌府田莊的人、鉛筆作坊的人、一些莘莘學子、學生家長甚至一些朝廷官員和太醫院的人都跑到皇城跟前的廣場上跪下磕頭,只希望朝廷能查清事實,就算是莊曉寒是容國細作,看在她對雲國社會有過貢獻的份上,饒她一命。

初始,朝廷還派了人驅趕這些人,前頭趕走了,後頭又來了,而且,人數也越來越多了。

到最後,整個皇城前的廣場上坐滿了人,連城外都不斷有人趕來,不知是來湊熱鬧的還是真的在為莊曉寒打抱不平。

有些心懷不軌對朝廷有意見的人甚至藉機在京城裡四處縱火鬧事,官差都疲於奔命,朝廷不得已出動了軍隊的人來鎮壓。

這動靜越鬧越大了,莫說是朝廷,連皇上都感到有點下不來臺了。

整個上京城已經鬧得不得安寧。

早朝散了的時候,群臣正要往外走,皇上忽然又返回來叫住了兵部和刑部的官員:“幾位愛卿,你們可審訊出了什麼?”

刑部尚書搖了搖頭:“回皇上,微臣無能,尚未審出什麼。”

打仗不打仗跟他們沒關係,他們要的是真相。莊曉寒拒不認罪,他們就只能拖著。

兵部尚書憂心忡忡:“啟稟皇上,探子來報說,容國在邊境那裡集結了很多的兵力,看起來像是要有什麼大動作,微臣擔心…”

他偷偷抬頭看了一眼皇上,皇上的臉上已經晴轉多雲了,他把剩下的話又咽了下去。

大殿外忽然匆匆跑進來一個傳令兵:“報!報!容國大軍進犯我邊境!”

皇上眼前一黑,腿肚子有點發軟,旁邊的內侍看他臉色不好,趕緊過來將他扶住,在椅子上緩緩坐了下去。

幾個重要的朝臣留了下來,到皇上的御書房商議對策。

傳令兵送過來的除了邊境守衛的奏摺外,還有一封是容國送來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