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帶著人馬輾轉來到山區。

探子找來了當地的里長。他詢問這裡的地勢和物產。里長從沒見過這麼多拿著刀槍劍戟計程車兵,嚇得簌簌發抖。

人都說“匪過如梳,兵過如篦”,何況還是一群靠劫掠苟活的反賊。這要是這群人在此地駐紮下來,他們村子就全完了。

為了保住自己的村子和族人,里長拼命禍水別引,說他們這裡人多地少,土地貧瘠,年年都要有幾個月的時間要捱餓,而離這裡百十里外有一處大山,名喚青峰山,山高路險,易守難攻,樹高林密,藏個幾萬人馬在裡頭根本不是問題。山上還有個道觀可以作為他們駐軍的大本營。

靖王爺聽了老懷大悅,放走了那個里長就派人裝作是善男信女向山上而來。

此時的莊曉寒還在拼命打馬回山的路上。

靖王爺的人上山看了看,清虛觀確實是不錯,山高勢陡,不說別的,單看那長長的窄窄的延伸入雲的石梯就知道了,這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是有人一路上看守著,還真的是很難攻得下來。

唯一可惜的是道觀有點小,只能作為大本營使用,容納個二三十人的高階將官是沒有問題的,剩下的大軍就駐紮在山腳下。

至於道觀裡的這幾十個道士,要是識趣呢就自覺退出去將空間滕出來,要是不識趣呢那就別怪他們動手驅趕了。

才區區幾十個人而已,想要對抗他的三萬大軍,真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

靖王派人去山上傳話,觀裡的人都被這個巨大的噩耗給驚呆了。

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大家都是安分守己的出家人,一門心思的清修,又沒招誰惹誰,怎麼現在竟然連自己安身立命的道觀都待不了,要被集體趕走?

這裡可是他們的家啊!

出了這道觀,他們就成了喪家之犬,哪個道觀能夠收留下他們這三十多人的大部隊?

若是分散了,他們連門派都沒了,怎麼對得起當初辛苦開山立派的祖師爺?

又有哪個教派會收留不同信奉的人?

可是外頭真的是靖王的大軍,烏央烏央幾萬人馬,他們幾十個人怎麼對抗得了?

靖王爺給了他們三天的時間考慮。

山上的人又驚又怕,亂作一團。

關乎了每一個人的利益了,大家都很緊張,集中到了大殿裡開會討論。

眾人吵吵嚷嚷,分成了兩派,一派說這明顯的就是打不過,還不如收拾行李離開,避開他們的鋒芒,等他們被朝廷的軍隊打敗了再回來;

另一派說決不接受投降,與其被別人趕走,不如奮起抗爭,利用有利地形,阻擋他們上山,打死賊人一個夠本,打死兩個賺一個。

主持問道:“此等關於我道觀生死存亡之事,我一人也無法決定,那就全體人等都來投票,贊成退守的人站在左邊,贊成迎戰的站在右邊,現在開始選邊!”

人群呼啦啦就分成了兩派,有的人想去左邊,卻被右邊的人強行拉過去了,有的去了右邊,想了想又偷偷溜回了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