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苒先讓大家將甘蔗削掉黑色的外皮,然後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再切碎或切成片,方便擠壓出汁水。

可惜這裡不能用榨汁機,否則的話直接打成汁然後過濾掉碎渣就可以了。

現在隻能用手工榨汁。

這榨汁的方法就由各家開動腦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有擀麵杖的用擀麵杖來壓,有錘子的用錘子來錘,有刀的用刀切碎用紗布來擠……

什麼都沒有的,隻能去小溪邊找一塊幹淨圓潤的石頭來砸……

榨好汁就簡單了,直接架起鍋,將榨好並用紗布過濾幹淨殘渣的甘蔗汁倒進鍋裡,大火煮沸。

在汁水即將煮沸的時候,要不時地攪拌一下,防止粘鍋。

煮開後,上麵會有一層浮沫,將這些泡沫給撈幹淨,繼續大火熬一小會,直到出現咕嚕咕嚕的大泡泡。

熬一會後轉為中火,繼續熬煮,還要不停攪拌。

直到顏色變黃,還出現密集的小泡泡,就抽掉一些柴火轉為小火,再不停地攪拌熬煮一會。

然後熄了火,或者把鍋端起來放到旁邊地上,用勺子不停反複攪拌,這一步叫做起沙。

不起沙的紅糖十分堅硬,就跟石頭一樣,難以切碎,所以必須起沙。

攪拌一小會兒,就將這些熬好的糖漿倒入碗中,等著冷卻後挖出來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就是店鋪裡賣的昂貴的紅糖了。

由於大家的鍋都不大,一次大概隻能熬煮一兩根甘蔗榨出來的汁,所以一般都要分很多次熬煮。

喬家更是如此,即便去吳家借了一口他們如今很稀罕的鐵鍋,兩口鍋同時熬煮。

甚至後來其他已經熬完了的鄉親們也主動幫他們家熬煮,也用了一中午加一下午的時間,直到傍晚才將那幾捆甘蔗熬煮完。

熬煮的過程中,甜甜的味道在空氣中彌漫,整個山洞裡都飄蕩著香甜的味道。

有甘蔗汁的清香,還有熬成糖漿後散發出來的糖的甜香。

孩子們聞著甜香流口水,大人們也不吝嗇,切一小段削好皮的甘蔗給他們啃。

削下的皮以及砍下來的那一小段堅硬的甘蔗根,大人們也忍不住拿起來啃一啃,絲絲甜味,讓他們格外滿足。

有孝順的晚輩,會把榨好的甘蔗汁盛一小碗給家裡年紀大啃不動甘蔗的長輩喝。

“甜!真甜!”

老人們咧開沒剩幾顆牙的嘴,嗬嗬笑著,隻抿了兩小口就捨不得喝了,拿給一旁忽閃著大眼吞嚥著口水的孫子孫女或曾孫們喝。

孩子們喝一口,眼睛就“唰”一下子亮了,克製住自己想大喝特喝的衝動,舉到爹孃麵前,讓他們也喝一口。

這溫馨的場麵,讓人動容。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