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村裡挖隔離帶的時候就砍下了許多的樹木,都砍去了枝葉隻留下主幹,放在草地上曬幹,現在正好可以拿來打造傢俱。

剩下的邊角料和樹枝什麼的,等到了秋收之後閑下來就可以拿來燒製木炭供給鄭大將軍了。

自己家的傢俱,喬苒也畫了好些圖紙交給小桃爹,由他帶著另一位木匠和兩位學徒幫喬家打造傢俱。

家裡的餐桌不用打了,已經有了一張好用的旋轉餐桌。

至於其他的傢俱,喬苒覺得這個時代的一些傢俱樣式可以像現代的那樣設計得更方便更實用。

比如木床,一般普通百姓家的床都隻有一米二、一米五,隻有那些有錢人才會做大一點的床。

喬苒不喜歡睡太小的床,雖然她睡相不差,但也不想躺在狹窄的床上連翻個身都不方便。

所以她給家裡人設計的床都有一米八乘以兩米,床底下還充分利用空間設計了抽屜式儲物櫃,可以放衣服或生活用品。

普通農戶人家沒有衣櫃,衣服都放在大木箱裡,找起來非常不方便。

喬苒按照現代衣櫃的樣式,再改進了一下,設計成了自己喜歡的衣櫃樣式。

她讓木匠們將衣櫃從地麵做到屋頂,衣櫃是開門式的,裡麵分成兩層三個區域。

上麵一層是一橫排的開門式櫃子,可以放換季的衣服被褥等。

下麵一層是推拉門,分為兩邊,左邊是上下兩層的橫槓用來掛衣服,右邊是好幾層的格子和抽屜,這樣放疊好的衣服最方便。

回頭她還得讓二叔三叔去砍些結實點的藤蔓來,繞成衣架的樣子,用來掛衣服。

雖然她空間裡有很多的衣架,但是也滿足不了一家十幾口人的所需,幹脆就因地取材,藤製衣架也挺不錯的,還更環保不傷衣物。

另外還有帶抽屜的書桌,家裡幾個孩子一人一張,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書桌上學習、練字。

她還設計了一套茶幾,畢竟以後是要種茶製茶的,自然也要品茶,茶幾不可少。

說到傢俱,自然少不了現代化的沙發了。

可惜這裡做不了那種全包的真皮或布藝沙發,而且家裡孩子多,還有那麼多的小寵物,還是實木沙發最實用。

以後再讓娘親和三嬸做一套塞棉花的沙發墊子和靠枕好了。

每個女人都有愛美之心,喬苒還給家裡每個女子上至奶奶下至喬月,都設計了不同的梳妝臺。

這大越朝還沒有鏡子,玻璃製品都沒有,外番商人帶來的琉璃瓶、琉璃盞等稀罕物都貴得要死,隻有那些有錢的大戶人家能買得起。

即使是大戶人家,也隻能用勉強能照清人臉輪廓的銅鏡,跟現代纖毫畢現的玻璃鏡子簡直沒有可比性。

因此,喬苒還打算用現代的鏡子鑲嵌在梳妝臺上,娘親和三嬸、月兒肯定很喜歡,奶奶說不定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