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水稻催芽(第2/2頁)
章節報錯
喬三湖去小溪裡打來了水,林桂珍將稻種倒到水桶裡,先用手攪拌幾下,將浮在水麵的稻穀都充分攪到水裡。
然後那些沒灌滿漿的稻穀和空稻殼就會浮在水麵上,輕輕用手將這些不合格的稻穀撈起來,沉到水底的就是合格的飽滿的稻種了。
篩完種子之後,第二步就是浸種。
浸種的時候,最好選用流動的活水,否則的話久了水會臭,種子會發粘甚至黴壞,影響出芽率。
而且這水溫度還不能太低,最好是有些溫溫的水。
山裡的水都是山泉水,從地底下冒出來的水比空氣溫度要高一些,因此放在溪水裡浸泡種子是最合適的。
特別是剛挖好的那條水渠,引用的是從那條山間溪流流下來的溫泉水,比一般的溪水溫度又高了不少,於是大家早上去幹活時,都把自家的稻種拿到魔鬼穀裡的那條水渠裡浸種。
用麻袋將種子裝好,用渠邊的灌木、雜草係得穩穩的,麻袋上麵還放上一塊石頭防止袋子漂起來導致上麵的稻種浸不到水。
而浸種也不是一直放在水裡泡著的,而是採用“日浸夜露”的方法,到了傍晚收工時就將麻袋取回家,將稻種攤開使其露在空氣中自由呼吸。
“浸”是為了讓種子充分吸收到水分,有助於穀芽的萌發。而“露”則是為了讓種子呼吸空氣,缺氧的種子會發酵、發臭、發黴、腐爛,因此不能一直浸在水裡。
浸種完成後則是催芽。
催芽一般在太陽光照射到的地方進行,這樣溫度高了,催芽的效果才好。
用兩隻透氣性好的大麻袋浸濕,將浸泡了一兩天的稻種均勻地鋪在一個麻袋上麵,然後再在上麵蓋上另一個麻袋。
為了保溫,鋪麻袋的地麵上還要鋪上一層幹稻草,上麵也要蓋上稻草保暖。
但是他們這才剛開的荒,還沒有稻草可用,所以就用的當柴火的幹草。
催芽的過程中,每半天要用溫溫的水澆一下稻種,以免缺水發不了芽,或者發的芽幹掉了。
喬苒把給稻種澆水的活兒攬了下來,因為她要用自己空間裡的靈泉水來澆這些稻種。
雖然這些現代水稻的產量肯定比這個時代的高幾倍,但是為了保險起見,她還是決定用靈泉水加持一下,說不定能更加提高這些稻種的抗病性和產量。
許是靈泉水的作用,第二天中午,喬苒澆水的時候開啟麻袋一看,見吸飽水的稻種已經露出一點兒白白的芽芽了。
小心地翻了翻,發現所有的稻種都露白出芽了。
稻種露白了就可以播種了,芽再長一點的話,容易折斷,而且也不利於在地裡生長。
喬家是全村第一個播種的,別家的都在第三天才出芽播種。
不過大家也不奇怪,喬家有個喬苒小仙童,領先他們一天播種算什麼?領先他們十幾天收獲也不奇怪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