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地主老財排除,那麼目標只能是商人了。

想到商人,自然少不了運送貨物了。

不過這個時代的馬匹可是少數,很多貨物的搬運靠的是獨輪車或者板車。

獨輪車運送貨物的能力有限,但是方便,而且對於路況的要求也少。

板車的話其實就是馬車的一個變種,只不過拉貨的人不是馬而是人。

所以目標是商人的話,那就要從運貨上下手。

三輪車,比腳踏車多了一個輪子,而且還可以有一個車斗,可以運送不少的貨物,在運送能力上比獨輪車要強,同時穩定性也很高,所以也可以走一下複雜的路況。

想到了三輪車,張延齡有想到了另外一種車,黃包車,其實黃包車跟板車差不多,但是是拉人的車,而且看上去比較高大上檔次。

張延齡想了想,他或許可以成立一家黃包車行。

當然了,張延齡準備成立黃包車行,並不是為了賺錢,畢竟想要製作大量的黃包車,投入絕對不小,而且黃包車的車費也不能太高。

所以想要回本恐怕要很長時間。

也因此張延齡並沒有想著賺錢,而是準備用黃包車行來打探訊息,畢竟黃包車大街小巷的亂竄,見到的事情肯定很多。

加上一些乘客跟黃包車伕聊上兩句,情報不就來了嗎!

不過不管是黃包車還是三輪車,張延齡都需要重新設計,不過好在並不是很難。

真正的難點是軸承,然而他完全可以用腳踏車上的軸承加以改造。

……

時間緩緩的流逝,眨眼間便來到了冬季。

借鑑東北大炕改造的地暖,讓整個建昌伯都溫暖如春,張延齡也徹底窩在了建昌伯府,外面實在是太冷了。

吃了快一個月的蘿蔔白菜,張延齡有些受不了了,他想吃點別的蔬菜,然而冬季菜比肉貴,而且還有市無價想吃別的根本沒有。

這讓張延齡忍不住思考起了暖棚。

毫無疑問,大部分的暖棚都是用塑膠薄膜進行建造的,但是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塑膠薄膜,所以只能採取其他辦法。

那就是用玻璃來製造。

之前張延齡便動過製造玻璃的想法,但是他只知道玻璃是用沙子製作出來的,具體還要新增什麼材料,溫度多少都不知道。

也因此張延齡便放棄了,不過為了吃上新鮮的蔬菜,張延齡只好選擇研發玻璃的製造。

讓王常找來大量的沙子,隨後張延齡又建造了一個小型的高爐,接著便開始了實驗。

當然了,這種事情張延齡就不需要親自動手了。

不過每做一次實驗都進行的記錄。

一開始,別說玻璃,即使琉璃也沒有製作出來,不過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漸漸的也產出了一些品相差勁的玻璃。

這讓張延齡也有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