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來說,是幹掉特斯拉才對,因為沃爾沃這種傳統的汽車公司跟新能源產業目前還沒有產生什麼交集,後續的確會有,但不是現在。

相比之下,星雲科技的新能源產業佈局就要混亂一些,並沒有官宣主要的發展方向,也沒有和其他廠商一樣畫餅,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按照一般邏輯,星雲科技應該像一些知名國際大廠一樣,在產品官宣之前就提前放出猛料,先把一些容易被蠱惑的有錢人收割一遍才對。

但他們偏偏要反其道而行者,產品沒實現量產之前,別說投資者了,就連一些星雲直營店店長都不知道研發部到底在搞什麼飛機。

下一步要宣傳的產品是什麼,只有星雲科技總部才知道,不過他們相比於普通人來說,還是要提前知道非常多的,這點毋庸置疑。

一些星雲直營店店長最擔心的問題是,萬一星雲科技搞出什麼高科技玩意兒,小點的還好,大點的讓他們怎麼賣?最慘的就是售後~

“你說別的售後只需要賣手機、修手機就行了,我們不一樣,不但要會修手機,還要會修電腦,將來還有可能要會修汽車……”

“應該不至於,汽車肯定要讓專業人士來修的,不可能讓我們搞,不過無人機很有可能!我一個在研發部的朋友偷偷跟我講過~”

“我擦,不怕洩密的嗎?這都敢和你說?但只是無人機的話還好,無人機和手機雖然產品形態不同,但只要有圖紙就都不是問題。”

“我問過了,沒事,這個是可以說的,畢竟是去年的專案,今年的就不知道了,不過電動車肯定有,這個你們也都知道。”

“哎,誰讓星雲科技工資高,忍了!到時候修電動車的提成肯定有不少,我估計員工培訓也快了,反正技多不壓身嘛~”

“+1!”

任何收穫背後一定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這點非常適用於普通員工,當然,對於資本家和出生就在羅馬的人那就完全是兩回事了~

有一點他們說的很對,那就是星雲科技會在今年推出一款無人機產品,目的有三個:擴充套件生態鏈、提升影像水平、為重磅產品做鋪墊。

第一個很好理解,讓星雲產品的可玩性更高,順便收割一波極客玩家的韭菜,別的不說,和星雲產品間的互動會很有意思。

包括續航也很猛,畢竟在第四代星雨產品出來之後,星雲科技的鋰電池技術就會全面升級為s級鋰電池,將會用在星雲旗艦產品上。

到時候星雲旗艦的續航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同時s級鋰電池也會用在無人機等產品上,相比於市面上的無人機產品續航要強得多。

在和星雲產品的互動中,不但可以用星雲手機操縱無人機,還可以用星雲智慧手錶進行體感操作,這點將絕殺掉所有的山寨廠商。

只可惜大郎產品不能這麼玩~如果處理器效能不夠,很有可能出現無人機失去控制的情況,到時候可就得不償失了。

提升影像系統也很好理解,劉大郎始終認為,智慧手機將攝影的門檻降低的同時,也因為產品體積的原因,限制了影像系統的發展。

以星雲科技目前的水平,是完全有能力去打造出一套頂級影像系統的,但放在輕薄的手機中,能不能發揮出5成水平還是個未知數。

可無人機不一樣,由於內部空間更大,劉大郎完全可以把星雲科技最新的四維立體防抖給用上,並且在主機板上配一個旗艦晶片。

同時還能用作手機影像系統的補充,可謂一舉多得,但做相機肯定是行不通的,連老牌廠商都頂不住,更不用說星雲科技了。

至於最後一點更好理解,是為星雲科技未來打破限制的飛行器做準備,劉大郎不要求它的續航有多高,只要有100km左右就足夠了。

&n可能不算什麼,市區隨便跑一跑就沒了,但飛行器不一樣,它完全可以在固定高度中進行直線前行,並且速度非常快。

按理來說,磁懸浮應該是最好的發展方向,但需要的東西太多了,所以關於磁懸浮技術,劉大郎有一個更好的想法,用在新能源車上。

將新能源汽車的輪胎改造成球體磁懸浮輪胎,至少能把新能源汽車的能耗降低80%,原來能跑300km,現在能跑1500km以上,非常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