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無人問津(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星雲科技的研發部成員再次擴張,並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在了晶片設計上。
為什麼是一部分精力?
因為當劉大郎放出訊息,稱星雲科技內部已經突破65~40奈米奈米壓印技術時,居然無人問津!
也不是完全沒有人來,各大手機廠商、以及一些同行先是恭喜了一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好不容易來了幾個公司,不是問合作,張口就要買下星雲科技,劉大郎自然不會答應,直接送客。
“喂!我們可是突破了NIL技術啊!我們可是國內第二家能夠生產100奈米以下的晶片公司啊!”
人呢?
人呢!!!
就在劉大郎百思不得其解時,他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業界對於奈米壓印技術的認知不夠。
星雲科技也沒有對這一技術進行著重宣傳,來的幾家廠商一看,這也不行啊,連個成品都沒有。
而且按照理論,奈米壓印技術用在快閃記憶體晶片會更好,用這種技術根本造不出來真正的高精度晶片。
但好歹來試一試啊!
其實想一想,各大廠商的供應鏈也都非常完善了,對於快閃記憶體晶片,並不會依賴於國產廠商。
星雲科技自己都還拿不出成品,也沒試奈米壓印技術能不能量產,這不擺明了要拉冤種進來嗎?
沒人願意當大冤種,再加上設計快閃記憶體晶片,並不是各大廠商擅長的,只能吸引一些晶片設計公司。
與其自己設計晶片,還不如買現成的,已有的產品,不需要投入研發設計成本,時間和風險都少。
面對這種情況,劉大郎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當天他就公開稱:
“星雲科技,只要沒有倒下,就會一直走在國產化的道路上!”
可惜劉大郎的言論沒有引起廣泛認同,還遭到了許多人的抨擊。
大體意思是,哪個地方的鏡頭有多厲害,哪個地方的晶片設計多牛,哪個地方的感測器有多好。
一句話:國外月亮更圓。
劉大郎也不反駁他們,誰讓自己不爭氣呢,他們說的是事實啊。
在華為失勢之前,有多少國內廠商注重過研發自己的技術呢?
可有一點,華夏官方永遠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本土的科研公司。
星雲科技在和官方接觸後,立馬獲得了大力支援,因為這可不是晶片騙局,而是貨真價實的技術。
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只需要設計出一款晶片來就足夠了!
星雲科技有了官方扶持,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有各種政策,條件一下就跟原來不一樣了。
為了驗證奈米壓印技術到底能不能生產SOC,星雲科技研發部專門成立了一個晶片設計專案組。
目前有兩款晶片正在設計,代號為“長庚”,一款是65奈米制程晶片,一款則是40奈米制程晶片。
劉大郎最想要的三種晶片,一是移動平臺,二是基帶晶片,三是射頻晶片,其他的往後排也行。
這三個是比較重要的,其他的什麼電源管理晶片、開關模組晶片、電池管理晶片等都非常簡單。
首款“長庚”晶片到底什麼時候能出來,劉大郎也不好估計,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做這種晶片。
奈米壓印技術生產的晶片,內部堆疊方式跟常規晶片完全不同。
包括架構都得自己研究,一次次試驗,一次次流片,就是個無底洞,最終的成果還不知道怎麼樣。
三星在note7時代,第一次用上了三星自研的架構,隨後就因為種種問題,被迫改用了公版架構。
星雲科技研發部的人員也想用公版,來得快!問題是技術不一樣,拿公版套上來鐵定用不了啊!
好在技術已經有了,設計上只要多摸索幾次,總會有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