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oled螢幕生產線(第1/3頁)
章節報錯
小米4號稱一代價效比神機,小米6更是創造了米6釘子戶的神話。
要不要攪攪局?
劉大郎心裡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星火烈有了4G版本,再降價到1600元檔位,會發生什麼情況?
當然,劉大郎不會這麼做,一是他不喜歡背刺使用者,二是星火烈有沒有4G版本,對銷量影響不大。
這款手機從年初一直到現在,銷量都非常穩定,並且在過程當中先後有三次降價,已經到了極限。
想買的人早就買了,不想買的人大部分也不會觀望這麼長的時間,因為星火烈有了4G就入手。
畢竟4G流量套餐在初期的價格並不低,還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在宣傳一個小時4G用一套房的流言。
要玩遊戲還是得wifi,在無線訊號接收上,星火烈作為一臺遊戲手機,自然最佳化了訊號穩定性。
年初首發1998,年中降價到1698,領一些優惠券還能再降20,這種降價幅度屬於正常範圍內。
有的手機首發即破發,也有的手機一直賣到下架都從未降過價,甚至買二手還要加價才能買上。
現在星雲科技營銷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星雨沐的宣傳,下半年的新品季怎麼能夠少了星雲科技?
星雲手機他們記不住,大郎手機他們總能記得住吧?既然很多人記不得了,那就讓他們想起來!
一張張星雨沐的海報,直接出現在了微博熱搜,以及企鵝空間、貼吧、論壇、B站等各大平臺上。
這不,知名度就起來了?
同時線下專櫃、大郎直營店也開始了選址工作,初期一共建設500個專櫃,以及300家直營店。
從星雲科技工業園開始擴張,一步步來,在主要城市建設星雲分部,在落後地區開大郎直營店。
選址工作完成後,25個城市的星雲分部、500個星雲手機專櫃、300家大郎直營店立馬開始建設。
在印度那邊,星雲科技則由賈因接管,並且吸納更多印度本土設計師和員工,來為星雲科技工作。
Nebula數字系列手機和大郎手機不再是簡單的套娃機型,而是真正根據不同地方特點來進行設計。
比如印度的三卡三待,超大揚聲器,鮮豔的配色,以及一些特有的設計,放到國內就不一定適用。
購買Nebula數字系列手機的,大多是一些印度年輕人,而購買大郎手機的,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
既然使用者群體、需求產生了分化,那麼產品自然也得進行改變。
Nebula6系列手機已經達到了數字系列的巔峰時期,後續想要超越它,必須有一個質的飛躍才行。
下一代Nebula7系列手機的上架時間拖的晚點,儘量往星雲生態鏈上發展,比如藍芽耳機、平板。
產品從種類到數量到再到質量,逐步提升,最終在星雲OS的帶動下,形成完善的星雲生態鏈。
這點和國內的大郎科技產品發展路線一樣,至於星雲科技產品,生態鏈發展路線則是正好相反。
國內星雲科技的發展模式更傳統,從手機出發,再發展手機周邊,再進軍其他產品,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