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所遇到的難題,其實就是燃料不夠的問題。

原本關中沒有這麼多人。

隨著董卓的遷都,以及後來的各方面接收難民之類的。

到了現在,關中這邊的人數和之前相比,增長了一倍還要多。

那麼吃喝用度之類的,一下子就上去了。

關中這邊,固然得到了一個很好的開發。

但對於衣食住行這方面的基本需求,也增加了很多。

再加上華雄治下的人,生活水平和,之前相比又有了一個很顯著的提升。

華雄是真的將他治下的百姓當人看。

在這種情況之下,生活條件自然也就變好了。

生活條件變好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對於各種生活資料的需求,也都開始成倍的增長。

現在一個人平均下來,所消耗的生活資料,要超過當初的兩個人,甚至於三個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物資的需求量也就自然而然的為之大漲。

糧食倒是沒有缺,主要關中的土地已經被開發出來。

再加上有眾多的水渠在,能夠做到旱澇保收。

又有華雄推廣的一些種植的辦法,糧食產量的增加,很多完全能跟得上人們的需求

而且更不要說,華雄還是一個砍價小能手。

經常能從別的地方,弄來眾多的糧食補貼家用。

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出現糧荒之類的事。

李儒所說的東西,主要問題是體現在木料不夠用了。

這麼多的人不說別的,僅僅只是一天兩頓飯,一天下來所消耗的燃料,就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量。

更不要說現在乃是天寒地凍之時,很多人都需要點火用來取暖。

這更進一步的,加劇了燃料的消耗程度

而關中因為眾多百姓的進入,以及生產生活的迅速恢復。

需要蓋房子的人,也特別的多,木料需求也大。

種種事情加在一起,就造成了一個重要的困境,那就是木料不夠用。

到了現在,已經有不少地方的山,都被砍得有些禿了。

繼續這樣下去,燒柴的事情就將會變成一個大難題。

對此李儒雖然想了一些辦法,但是他所想的這些辦法治標不治本。

無非就是限制了一些人,使用木料之類的。

但這種辦辦法並不好,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行為很容易和關中眾多百姓的實際需求起衝突。

容易引發不少人的不滿,給眾多百姓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

李儒發現這個事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這些時間一直在進行解決,想要不麻煩華雄。

發現自己最終處理不了之後,才決定將之告知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