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被華雄派遣兵馬一戰給覆滅的事情,公孫瓚已經知道了。

並且也知道匈奴屠格部中的帶頭人眯瀝,成功逃脫。

還帶著一部分很是能征善戰的匈奴屠格部人,繞了一個大圈子來到了幽州之內。

在得知眯瀝等人來到幽州之後,公孫瓚在第一時間裡,就派遣人前去和眯瀝進行聯絡。

準備將眯瀝這支無依無靠的匈奴人,給拉到自己這裡。

讓他們為自己所用,和自己一起對抗袁紹。

有了這隻匈奴人的加入,他的實力就能夠有一個不小的增長。

戰場之上也就多了一種變數。

他因此而破開眼前的困境,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心中有希望歸有希望,但是公孫瓚在想起此事的時候,心裡面還是覺得有些憋屈,臉上無光。

要知道他公孫瓚,乃是堂堂大漢男兒,是威震塞外的白馬將軍。

這些年來和鮮卑等外部人,沒少征戰,從來不曾將這些外族人看在眼中。

可時過境遷,到了現在,他竟然需要派兵,向匈奴人求援,想要將匈奴人給拉到他這裡。

從而在戰場之上,完成翻盤。

他公孫瓚在什麼時候,竟然變成了這個樣子?

是在從大漢不斷衰,董卓亂政之後就開始了嗎?

倘若真的如此算的話,這豈不是說他公孫瓚的威勐善戰,都是建立在大漢存在的情況之下?

是大漢造就了他公孫瓚,而並非是他公孫瓚自己如何如何了。

想了一會兒公孫瓚再度搖了搖頭。

讓自己不要在這上面多想下去。

但有些時候,思維並不受人的控制。

他很快就又再一次的在匈奴上面,陷入到了沉思。

匈奴人這一次被華雄打得很慘。

華雄只不過是派遣了兩支兵馬,在治下發生大旱,接收大量災民之時出征,將匈奴人給直接滅了。

強的過分。

而自己這個時候,卻需要用從華雄手下逃出來的一支匈奴殘餘來進行救急。

如此一比,他和華雄之間的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

想起這個事情他,就更加的心塞。

他公孫瓚在以往,也是威名赫赫之人。

當初在汜水關之時,他就曾落敗於華雄手中,並折損了不少的兵馬。

那個時候雖然落敗,但他心中尚且不服。

覺得華雄不過是比較能打,僅此而已。

其餘方面華雄和他相比,差得太遠。

但如今幾年時間過去之後,華雄此人已經成為了天下第一等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