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零章 袁術手下人崩潰:華雄手下的人,能不能別捲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以往袁術從來沒有這種感覺,畢竟他乃是四世三公袁家的嫡子,底蘊足夠豐厚。
厚到了一個,令許多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地步。
袁家的積累,可不是白積累的。
門生故吏遍天下,也不是說說而已。
他和袁紹弄崩之後,二人可以說是平分袁家。
袁術為袁家嫡子,主要是獲得了袁家門生的支援。
至於袁紹,則獲得了袁家的故吏
相對而言,門生和袁家的關係更為親近。
也更值得可靠,更好統治。
而袁家四世三公的名頭,又在這裡放著,袁術的地位很高。
在這種情況之下,按說袁術這裡並不缺少能臣幹吏。
以往的時候,袁術對此也是非常的自豪。
這是他覺得自己最能拿出來稱讚之事。
但是現在,隨著時間的發展,治下事情的增多。
尤其是這一次旱災的出現,令他覺得自己麾下的官吏們,還是不夠用。
真正能幹的人很少,也就楊弘,閻象等人,可堪一用。
至於其餘的人,數量不少,但真的能夠委以大任的人,並不是太多。
更多的是沽名釣譽之輩。
太平盛世之時,他們依靠著固有的關係網,讀上一些經典,向上鑽營,都是一把好手。
可是現在隨著亂世降臨。
原有的很多東西,都已經開始洗牌,規則逐漸變得不一樣。
袁術所需要的,也不再是他們空談鑽營的本領。
更需要的,是他們進行做實事的能力。
這一次隨著大旱的降臨,各種事情需要處置。
他麾下的很多官吏們的毛病,一下子就暴露了出來。
面對種種事情,顯得很是無能,也出來了不少的騷操作。
令他這邊出了不少的岔子。
其中最為過分的,便是有一個原本在他這裡名聲不低,地位很高,以治孝經而聞名的名士。
他在治理災民之時,所採用的手法,更是將袁術這樣的人,都給亮瞎了狗眼。
面對大旱,以及大旱所造成的災難性的影響。
眾多百姓流離失所,有不少的人開始被迫造反。
他給出的意見,竟然是這些人之所以會作亂,會在這個時候,給身為主公的袁術,找這麼多的麻煩。
就是因為這些人不知禮儀,不知道什麼是孝。
他們這些人,若是知道禮儀的話。
就絕對不會做出此等愚蠢之事。
不會造反作亂。
哪怕肚子餓的再狠,也絕對不會給長官帶來麻煩,行此不孝之舉。
他的應對之策就是,要他所治理的,那一郡的人抄寫《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