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的提議,倒沒有什麼可質疑的。

這確實是一個必要的禮節。

張仲景還沒有來到關中之時,華雄就已經開始命人,在潼關等地,對他進行迎接。

尋找他的行蹤。

而華雄的名聲又如此之大,乃是關中等地之主。

張仲景到了關中之後,派送兵馬進行護送。

後來又直接將親衛派來,進行迎接。

這種待遇極為少有。

於情於理,張仲景來到關中之後的第一件事情,那便是去拜見華雄。

見了華雄之後,才好去做其餘的事情。

這是一種極為必要的禮節。

雖然黃忠這個時候,格外的想要讓張仲景為自己的孩兒治病。

但在此種情況之下,卻也不得不對張仲景說這話。

他必須要為張仲景進行考慮。

雖然他也知道,按照自己家主公的性格,此時最為真切的想法,自然也是會讓張仲景先給自己孩子治病。

至於先去見不見主公,主公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但對於張仲景來說不同。

張仲景畢竟是一個外來之人。

站在張仲景的立場上來說。

主公在之前為他做出了那麼多,現在他來到長安,第一面應該是先去見主公才對。

對於稍微有一點功名利祿之心的人來說,這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黃忠將事情考慮的很是周全。

他擔心張仲景因為自己親自前來迎接他,且自己兒子的病,又這般的嚴重。

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這些舉動,而陷入兩難的境地之中。

在是先去救自己兒子,還是先去見主公之間,猶豫不決。

所以就主動開口詢問張仲景,並提議讓張仲景先去拜見主公。

他覺得,他自己開口說出這樣的話之後,張仲景絕對會從善如流的先去拜見主公。

一方面去拜見主公的話,也不會用太多的時間。

另外一方面也能全了禮節。

不耽誤張仲景,今後在關中的發展。

可哪知張仲景在聽到黃忠所說的話之後,立刻搖了搖頭。

“先不去見華將軍了,治病要緊,救人如救火,片刻的耽誤都不能有。

令郎之病,已經到了十分嚴重地步,不能再有任何的耽擱。

救人之事,能快一點兒,就快一點兒。

儘量不要有任何的拖延。

否則一個弄不好,就容易出現一些意外。

一旦真的如此,那往往就會令人抱憾終生。

前去見華將軍固然重要,但在我看來,還是沒有救人的性命重要。

我想華將軍這等深明大義之人,絕對能夠理解,不會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