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荊州不是這樣的人。”

聽華雄所派來的那人,說了一番話之後,諸葛亮微皺了一下眉頭,望著他如此說道。

“是不是這樣的人,我想依照孔明先生之聰慧,應該心裡比我更清楚。

孔明先生,我家主公是真的對你很看好。

覺得你是一個青年才俊。

對你很看重。

所以才會在此時,派遣在下前來,和孔明先生說這些話。

就是不想看到孔明先生您這樣的人物,被劉表這等人所輕慢,遭受不白之冤。

成為了替罪的羔羊。

劉表此人不是一個明主,根本不足以讓孔明先生施展才華。

荊襄之地的人,目光短淺。

雖不乏有聰明之輩,可最終還是會被利益二字所纏繞。

有聰明之人,也做不出什麼聰明的選擇。

眼前的局勢,到底如何,孔明先生心中自有定論。

也不用我多說。

您心中對此,比誰都明白……”

見到諸葛亮準備搖頭,此人便道:“孔明先生,倒也不必急著說話,作出結論。

也不必在此時給出答覆。

您只需要記住一點兒,便是我家主公那裡的大門,永遠為您敞開。

只要你想通了,想要去,隨時都可以去。”

說罷之後,就對諸葛亮拱手,直接離開了。

他這樣的行為,倒是令諸葛亮將很多想要說的話,都給嚥了下去。

等到這人離開之後,諸葛亮便回到了自己的草廬之中。

坐下之後,又拿起華雄所給他的書信,開始觀看起來

坐在這裡細細看了一遍,他就拿起火,將華雄的書信給燒成了灰盡。

而後坐在這裡開始撫琴。

琴聲錚錚,顯得清越,宛若林間清泉在叮冬作響。

煞是動聽。

不過,若是有熟悉諸葛亮的人在此,就能夠從這澹泊寧靜的琴聲當中,聽出一些與往日的不同。

似乎這琴音,已經沒有之前那般清脆,安寧中多了一些紛亂。

彈了好一陣兒之後,諸葛亮的心情平靜下來。

他將琴收好,沒有說話,坐在這裡接著開始看起了書。

這書籍,和此時盛行的竹木簡牘不同,是用白紙裝訂成冊。

這本書並不厚,但裡面的內容卻很多。

一本書,能頂的上很多書卷!

最令人感到吃驚的是,這樣多的內容,竟然沒有一個錯字。

也沒有一處修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