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風雨飄搖的新聞集團(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這次的商界聚會上,陳威廉倒是認識了不少大佬,當然,現在他在別人眼中,也是大佬中的一員。
到了第二天,他就啟程返回紐約了。因為在前一天晚上,他從不同的渠道得到了同一個訊息——
2月15日,雷曼兄弟向美聯儲申請轉變成為銀行控股公司以獲取美聯儲的資金庇護,但遭拒絕。
雷曼兄弟這次的求救申請被拒絕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美利堅財政部和美聯儲之前對於貝爾斯德、花旗銀行和兩房公司等企業的資金救助,已經引起了民眾的不滿。
在大摩收購貝爾斯登的過程中,美利堅財政部提供了超過300億美元的資金支援,分兩次向花旗銀行一共注資了450億美元,至於房貸美和房地美兩家公司,政府不斷提供了非常多的政策支援,並且注入資金,最後甚至決定將這兩家公司國有化,對他們造成的損失進行託底。
這些政策引起了國會議員的強烈抨擊,並且造成了民眾的極大反對。
他們認為這些救助資金都是來自於全體國民的稅收,而目前陷入危機的這些公司,全部都是咎由自取。
由於他們自身的貪婪造成現狀,甚至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公司的高管依然拿著鉅額分紅和豐厚獎勵,不應該用全體民眾的資金來對他們進行救助。
而且在經歷過,注入如此多的資金,對某些企業進行救助之後,美利堅政府逐漸發現,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雷曼兄弟絕不是最後一家需要救助的金融機構。
如果再出手,很有可能把美利堅政府財政也拉下水。如果要防止金融危機進一步擴大,挽救已經陷入困境的金融企業,政府就不能不考慮市場化之路。
因此在求救被拒絕之後,第二天,面臨絕境的雷曼兄弟又開始與南朝鮮發展銀行展開談判,希望引入戰略股東,但據說談判進行得並不順利。
在回到紐約之後,陳威廉就立刻到達了特魯普總部大廈。在他的辦公室中,見到了約翰保爾森,兩個人需要商議一下對於做空股市的後續操作。
在美利堅的大投行中,陳威廉旗下的基金最主要的做空物件有四個,分別是貝爾斯登、花旗、美林和雷曼兄弟。
其中貝爾斯登公司,在他們被收購之前,已經將相應的做空合約全部平倉。
花旗銀行最近的股價也已經相比他們之前的高價下跌超過了百分之九十八,在最低的時候,花旗銀行的股價甚至跌到了1美元以下,淪為仙股,因此在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將花旗銀行的做空合約全部平倉。
現在在這四家投行中,就只剩下美林和雷曼兄弟的做空合約了,現在美林的股價已經下跌超過95%,雷曼兄弟更是下跌超過了99%,如果不能再找到融資資金,那麼就只有破產一路。
因此約翰·鮑爾森主張趁現在的機會平倉這兩隻股票的做空合約,否則如果事情再發生變化,他們自救成功,那麼必然會有一波的回彈,會將目前的盈利減少不少。
雖然陳威廉知道在前世的時候,雷曼兄弟最終還是破產,而美林則是被收購的結局。
但現在這個世界產生了許多變化,因此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他並不敢依照自己前世的記憶來進行操作,因此最好的選擇還是穩妥為主,目前已經有了極高的盈利,並無需再冒太大的風險。
在反覆思考之後,他還是做出了選擇,開始平倉所有的有關美林和雷曼兄弟的股票做空合約。
得到陳威廉的確認之後,約翰保爾森就開始準備操作。
三天之後,他們得到訊息,因為雷曼兄弟認為南朝鮮發展銀行的出價過低,同時南朝鮮金融監管機構對這起收購提出了批評,最終南朝鮮發展銀行退出了這一次的收購。
南朝鮮發展銀行的退出,對於雷曼兄弟的打擊非常大,當天股價下跌接近50%。
而約翰保爾森也趁機完成了對美林和雷曼兄弟股票做空合約的平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