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同spacex合作,除了因為陳威廉是這家公司的大股東以外——他曾經投資2億美元,持有了這家公司33%的股份,還有,就是目前spacex的獵鷹9運載火箭在研發成功之後,發射衛星的成本已經非常低了,當然後續也還有繼續降低的空間。

在最初陳威廉投資spacex的時候,正值次貸危機爆發,馬斯克處於絕境之中。

當時他的spacex經歷了前三枚火箭的發射失敗後,加上特斯拉一直需要資金的投入,他的個人資產山窮水盡,spacex和特斯拉公司都面臨著關門大吉的可能。

在那個時候,陳威廉投資了兩億美元,支援了當時spacex公司所承擔獵鷹9號、dran號的研發,以及大量的人力成本支出。

並且在那個時候,美利堅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對他伸出了援手,給了spacex公司一筆大單,那就是幫助nasa向國際空間站提供12次補給服務的大訂單,合約金額高達16億美元。

依靠陳威廉的投資,以及同nasa的這筆交易,馬斯克成功渡過了財務危機。

那為什麼nasa選擇如此大力的支援spacex公司呢?

其實nasa的主要發射專案除了太空梭,都是聯合發射聯盟公司()提供的德爾塔4和宇宙神5號火箭執行。

當時美利堅的太空發射被波音和洛克·馬丁兩大巨頭壟斷,兩家公司在軍方漸進一次性運載火箭計劃(eelv)下研發新一代的低成本火箭。隨後,這兩家公司為調整業務降低成本建合資企業“聯合發射聯盟”(),雖然兩大巨頭宣稱合併後的專案成本大大減少,給美利堅政府每年節約相關開支1至1.5億美元。

但一家獨大的壟斷格局還是很明顯的,畢竟成立後獨攬美利堅空軍、nasa和其它政府機構的火箭發射專案,可以說不愁沒生意,發射費用也是異常昂貴。

就比如所擁有的在役火箭運載能力最強的——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它的運載能力比spacex公司剛剛研發成功的獵鷹9高一倍,但發射費用在1.4億美元左右,從接到訂單到發射需要將近30個月的時間!

因此nasa對於的火箭發射費用昂貴,而且準備週期漫長的事情,早已經相當有怨言。

之後nasa面臨太空梭退役後選擇更經濟的進入太空方式的問題,無論是火箭還是俄羅斯的太空飛船對nasa來說都不是很好的選擇。

nasa必須選擇有競爭力的公司投資合作開發新一代的太空飛船,而spacex就是合適的選擇。

除了成本可以降低之外,spacex沒有大批的股東,相對於這種大公司,spacex在決策時非常靈活,更可以傾全力完成合同。

如果spacex取得成功,那麼nasa在的巨大投資之後,未來將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太空旅行,spacex也將擔負起載人航天的使命。

因此在這種考慮之下,nasa就選擇了大力的支援spacex的發展,2006年,nasa在商業軌道運輸服務專案上投資了800萬美元建設了2座發射臺並簽約了2家目標公司,其中就有spacex公司。

同樣在2006年,spacex還獲得nasa的億美元資金資助用於開發獵鷹9。

在技術研究方面,spacex最大的後盾來自nasa。

spacex有自己的研發部門,也有一批才華橫溢的科學家、設計師,但其主要的技術專利,來自於nasa及其下屬的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約翰遜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斯坦尼斯航天中心和噴氣推進實驗室。

為了一些專案的需要,nasa也常常會為spacex提供研發裝置和試驗場地,用自己的技術和裝置優勢幫助spacex更好的研發,並節約成本。

就比如,“獵鷹”9號火箭上使用的梅林發動機原型是nasa當年用於載人登月的發動機系統,, nasa把梅林發動機的全套技術轉讓給spacex公司,讓spacex公司得以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和升級。

可以說“獵鷹”火箭和“龍”飛船的技術是美利堅幾十年航天領域技術的整合和結晶,而不僅僅是spacex能在短短几年內自己研製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