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左手高盛,右手花旗(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威廉同樣也注意到,現在美利堅的輿論中,已經開始出現對他在這次次貸危機中,賺取如此高額收益的質疑聲。
不過目前這些聲音都非常的弱小,只是夾雜在輿論的大潮之中。對此陳威廉也沒有太多的在意,因為美利堅的主流觀點就是這樣,你能夠賺錢, 只要不違背法律,那就是你的本事。
個別別有用心的酸雞,搞不出什麼事情,何況他還有專門針對於此的準備。
高盛公司並沒有讓陳威廉等待太久,可能他們自己的情況都不能允許繼續等待下去,現在的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不能讓市場重塑信心,任何的負面訊息所引發的擠兌都是災難性的。
而恰恰陳威廉連作為現在美利堅大眾所知的最有錢的人之一, 一旦他選擇投資入股高盛公司,為他們提供資金,那麼高盛公司更有希望讓大眾對他們提升信任。
於是高盛的CEO勞伊德·布蘭克芬親自給陳威廉打來了電話,告訴他董事會同意了陳威廉的投資要求,並且現在就可以就這個事情開始談判了。
同時,陳威廉參與高盛、摩根史丹利等投行做空歐亞股市的100億美元以及盈利也悉數到賬,總額260億美元。
這麼算起來他的這一百億美元的收益率相比較自己Meta投資公司進行做空的收益並不算高。
不過這些投行對於自營業務的槓桿會非常慎重,因為這個時候,首要的目標並非有多高的盈利,而是確保不會有太大的虧損,否則對於現在的這些投行來說,將會是雪上加霜的後果。
不過好歹也有了超過150%的盈利,因此陳威廉在看過對方送來的賬目之後,也並沒有進行過多的糾結,至於這些投行在自己的這筆投資之中,賺到了多少,那也是是很難查得過於清楚的事情了。
3月14日這一天,陳威廉宣佈將自己在Meta投資公司中持有的一支價值200億美元的基金, 捐贈給凱特琳基金會,用於慈善事業。
根據資訊披露,凱特琳基金會是陳威廉剛剛以自己母親的名字所設立的,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慈善基金會,每年至少需要捐出10億美元,用於慈善事業。
這支基金,在歸屬於凱特琳基金會後,會改名為凱特琳基金,由高盛公司進行託管,由Meta投資公司進行投資。
而事實上,這是陳威廉的Meta投資公司原本的1號基金,從資金中撥了200億美元現金放入其中。
接著,第二天,3月15日,凱特琳基金會投資高盛集團的訊息就被公佈。
經過緊急的談判之後,凱特琳基金會將出資100億美元購買高盛集團所增發的8700萬股普通股,佔高盛集團總股本的18.5%,從而成為高盛集團的最大單一股東。
也是在這一天,美聯儲批准了高盛集團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請求。從此以後, 高盛集團能夠開設商業銀行吸收民眾的存款,並且可以從美聯儲直接得到緊急貸款。
同時,凱特琳基金會也與花旗集團達成協議,將向花旗集團注資50億美元,購入花旗集團12.5%的股份。
呃,僅僅在四個月之前,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管理局曾出資75億美元購入花旗集團4.9%股份,當時花旗集團的估值超過1500億美元,而現在凱特琳基金會注資的時候,花旗集團估值只剩350億美元的估值了。
當然需要區分的是花旗集團和花旗銀行的區別,花旗銀行屬於花旗集團,現在經過次貸危機,在美利堅政府大規模的注資之後,花旗銀行的大部分股份都已經被收歸國有。
而花旗集團自然不願意這種情況繼續持續下去,因為這就相當於花旗銀行的經營,將嚴格受到政府的管控,有非常多的限制。
因此這一次融資,他們也是希望能夠將花旗集團帶離困境,並尋求機會回購政府方面的股份。
陳威廉的Meta投資公司,之前有80億美元的現金,在收購二十世紀福克斯之後,還剩30億美元,加上剛剛得到的高盛公司轉來的260億美元,就是290億美元。
不過在將200億美元轉入1號基金,也就是現在的凱特琳基金之後,陳威廉又按照之前的約定,歸還了高盛的10億美元低息貸款,因此現在Meta投資公司的賬戶上還剩餘8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