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HOLA日本(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都不是,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有錢而且怕麻煩,因此他們購買手機的途徑並不是自己比價,然後去商場購買,而是直接去手機運營商那裡購買手機。
因此就算商場中有諾基亞等國外品牌的手機出售,但是本國民眾主要習慣都是透過運營商來購買手機,而這些運營商的背後與國內的大財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這些大財團同樣也控制著夏普NEC,松下這些本土的手機品牌。
既然是這樣,那麼他們肯定只會向民眾出售自己品牌的手機,就算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這些的品牌手機再怎麼好用也始終無法進入運營商的渠道之中。
而進入智慧手機時代之後,蘋果手機在許多國家大受歡迎,而很長一段時間,在日本國內大家依然在使用著本土品牌的功能機。
日本的功能手機比世界任何國家都發達,它們有超大的螢幕、翻蓋的手機電視、極其豐富的運營商提供的網際網路服務……這是一套日本封閉的移動網際網路體系,並且多年來運作良好。
在這些運營商的宣傳下,日本的民眾普遍都認為傳統功能手機已經能很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智慧機的使用太過於複雜。
如果依然是出於這樣的情況,那麼無論HOLAAPP如何的優秀,都始終無法進入日本國內大眾的視線,因為他們都在使用功能機,其中的所有軟體都是隨機預置的,日本民眾很少主動的下載軟體,原因還是覺得太過於麻煩。
那麼在這裡就需要介紹一下軟銀集團在日本國內的作用了。從建立初始,軟銀集團就以行業顛覆者的形象存在。
早在2001年的時候,孫政義的軟銀集團就進入了日本壟斷已久的寬頻市場。
當時,日本的PC上網市場,由老牌國企NTT一家獨大,民眾上網的費用非常昂貴,網速也不快。NTT是日本的老牌國企,在日本的政治及經濟地位無人能比。
當時的孫政義,不惜冒險,拿著汽油和打火機衝進日本總務省的辦公室,強迫官員和他進行談判。要求政府修改法令,不讓長期壟斷日本固網上網市場的NTT獨佔光纖業務。
最終孫政義的冒險得到了收穫,在談判之後,日本官方允許了軟銀集團進入這個市場,因此孫政義的軟銀集團透過低價策略,獲取了極大的市場份額,成為日本重要的網路運營商。
之後在2006年3月,軟銀集團又進入到行動通訊市場。
他們宣佈,以1兆7500億日元(約118.7億美元,收購沃達豐日本子公司,正式進入行動通訊業務。當時軟銀集團並沒有這麼多錢,他們為此背下了1.9萬億日元的鉅額債務。
之後同樣是透過低價策略,軟銀集團大打價格戰,不斷的增加了自己的市場佔有率,成為和NTTDoCoMo與KDDI並列的日本三大移動運營商之一。
在前面說過,日本國內民眾購買手機的主要方式,就是透過移動運營商的渠道進行購買。
因此在成為日本國內主要的移動運營商之後,軟銀集團又對日本的手機行業進行了顛覆——他們將蘋果手機引入了日本國內市場。
最初因為日本民眾普遍使用功能機,因此包括行業內的其他運營商在內,都非常不看好軟銀的這個舉動,認為日本民眾並沒有使用智慧機的習慣,因此他的這個舉動最終會以失敗結束。
但最後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軟銀集團再次取得了成功,蘋果手機在日本國內大受歡迎,年輕人紛紛購買,以使用蘋果手機為榮,蘋果手機的佔有率不斷上升,成為日本國內手機銷量最高的品牌。
此後,iPhone的引入使得軟銀集團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日本大批時尚的年輕人湧入軟銀集團的網路。
這些人每月花在iPhone上的流量費用相當驚人,智慧手機的每月流量花費是功能手機的十倍以上。軟銀集團成為日本第一家資料收入超過語音收入的運營商。
透過這些歷史,也就能夠明白陳威廉選擇軟銀集團作為自己在日本的合作物件的原因。
HOLAAPP就是專門為了智慧機而設計的聊天APP,因此在日本國內,還是主要需要在iphone上面進行推廣。
而軟銀集團,就是日本國內最大的蘋果手機代理商,透過軟銀集團完全能夠直接在蘋果手機中內建HOLAAPP來進行推廣,又有什麼方式能夠比這種直接在手機中內建APP的推廣效果來的更好呢?
一旦日本的年輕人們都習慣了使用HOLAAPP,那麼根據這種聊天軟體的特性,在想後發超越的話,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