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合作敲定(第1/2頁)
章節報錯
“首先我希望跟你談的是,我們現在由約翰·保爾森先生所負責的私募基金——3號基金,這隻基金的初始投資規模為五億美元左右,目前的回報率超過了400%,因此我們有計劃將繼續吸收投資,擴大這支基金的規模,因此可能需要高盛來幫忙負責引薦。”
陳威廉首先說道。
“沒問題,威廉,這麼高的收益,很容易能夠找來資金,特別是現在這種背景之下,多數大基金都在虧損,許多資金都希望有更好的去處。”
勞伊德·布蘭克芬毫不猶豫的回答道:“你準備增加多少資金?”
“增加50億,怎麼樣,可以嗎?”
“問題倒是不大,不過我希望你能清楚,威廉,基金規模擴大到幾十上百億之後,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更多的耐心,而且收益率也會隨著資金增加而降低,這是普遍的情況。”
“沒問題,我早有準備。”
“那我就放心了,不過還需要了解的一點,那就是,越是那些投資金額巨大的投資人,比如那些中東產油國的主權基金,他們更在意的反而不是你的歷史盈利有多麼漂亮,而是你們盈利的穩定性,對於那些百億規模的投資基金來說,穩定的盈利才是最重要的,相比較曾經翻倍的戰績,他們更希望的是能夠在儘量保證不虧損的情況下,每年都能穩定盈利,哪怕年收益不到10%。”
勞伊德·布蘭克芬說的也的確有道理,隨著資金量的增加,陳威廉也感覺到了,再想像之前那樣動不動就高倍的盈利,會越來越難了。
當你的資金只有幾百幾千萬美金的時候,你可以考慮更高的槓桿,十倍槓桿不過幾億美元的資金量,就是極限的一百倍槓桿,也不過幾十億美元的資金量,這些都是金融市場能夠承擔的。
因此相應的,盈利也會被擴大,即使市場波動不大,能夠達到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盈利,在運氣好的情況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過在倖存者偏差之下,大家往往都會看到那些高倍盈利的,更多的爆倉破產的人,卻不會被看到。
但當你的資金量超過一百億美元呢?即使十倍槓桿,也達到了千億美元,又有哪些金融市場能夠承擔這麼大的資金量呢?而且你如何確保你加上槓杆之後,你這麼巨量的資金,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肥肉呢?
你說陳威廉有未來之眼,能預測未來?但那是在他沒有參與條件下的未來,一旦他用如此巨量的資金參與,那麼引起的變化也會非常大。
因此到了他現在的這種程度,已經不是他自己來選擇槓桿了,而是要根據市場能夠承受的資金量來選擇槓桿。比如這個市場只能承受千億資金的進入,那麼他的百億資金量,最多也就是選擇十倍槓桿。
而百億資金敢選擇十倍槓桿的有幾個?除了瘋子,估計都不會用這麼大的資金量來輕易選擇高倍槓桿了,因為到了這種程度,穩定盈利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是勞伊德·布蘭克芬所說,那些千億級別的產油國主權基金,每年能夠穩定盈利10%,已經是讓他們非常滿足的事情了。
因此,隨著資金量的增加,陳威廉的3號基金的盈利率降低,會是大機率的事情。不過同樣的,資金量增加,他能夠獲得的分成也會更高。
說白了,這個私募基金本來就有兩層目的,如果兩相比較,自己得到的分成差不多的話,那麼給別人賺取太高倍的盈利,和為更多的出資人賺取讓他們滿意的收益,這兩個選擇中,陳威廉肯定是選擇後者。
因為那樣,能夠團結在自己身邊的人會更多,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幫助。他又不是做慈善,幹嘛一定要給別人用1億美元賺到十倍收益呢?用100個人的100億美元,賺到翻倍的收益,那麼就有100個人會支援他,怎麼選擇,恐怕就不用多說了。
至於勞伊德·布蘭克芬所說的那些中東產油國的主權基金,目前陳威廉還並不需要他們的資金,只是在美利堅的富豪之中,就足以募集到這50億美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