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1/2頁)
章節報錯
辰時二刻,陰沉的天,不見一絲亮光。
奉天殿外,雨,越下越大。
只不過,縱使殿外的寒意愈發十足,卻也無法打破此時殿內的沉悶氣氛。
過去了一刻鐘的時間,傳遞於滿朝文武百官手中的那本密疏,就像一塊剛烤好的芋頭之於流民那樣……
燙手,卻又事關自身性命,壓根扔不得。
閉目養神了一刻鐘的時間,已是近乎斜躺在龍椅上面的王迪,眼未睜,不緊不慢地又開口講道: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而這兩點為的是什麼,無非是一個‘農’字!”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祭祀祈福風調雨順也好,內外征戰平亂天下也罷,古往今來歷代君王所圖的,不過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黎民百姓,尤其是種田的那些底層百姓,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年年都有個好收成。”
“爾等呢…皆為博學多才之輩,範文正講的那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這…按理來說,無需用朕再來提醒爾等吧?”
雖說龍椅上皇帝的姿勢有點不雅,雖說皇帝還在閉著眼睛沒拿正眼瞧人,但是……
現如今,對於丹陛下方的臣子們而言,他們倒是巴不得皇帝繼續這樣沒正形。
甚至是說,一個個噤若寒蟬的臣子們,其中有不少人,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壓根都不想繼續呆在奉天殿內,準備早點回家了。
土地賦稅徭役改革以及重新清丈土地與核查戶數……
皇帝話都講到這了,但凡不是傻子的話,是個人都能猜到,皇帝接下來想要講點啥了。
“洪武永樂兩朝年間,戶部統計出來的全國戶數,均在千萬戶以上。人口總數,也是超過了六千萬這一數字。”
“以太祖高皇帝還有太宗文皇帝的治政水平,統計出來的這個數字,朕還是比較相信的。”
“再看看現在呢,歷經了爾等口中的仁宣盛世,怎麼戶部統計出來的全國戶數,竟是落得個越變越少的荒唐局面!”
“與有記載的最高戶數相比,為何到了朕這裡,竟然少了足足有近百萬戶之多!”
“百萬戶啊…就按一戶五口人來計算,這可是五百萬總數的大明子民啊!”
“朕很好奇,所以想問問,爾等…還有這天底下的官員們,把朕的子民,到底都藏哪去了?”
從皇帝口中問出來的話,語氣很是平淡。
平淡到,在這沉悶的環境下,給人一種極度壓抑的感覺。
此時此刻,壓力特別大的戶部尚書王佐,張著嘴巴,無聲大口地喘著氣,一副想說卻不敢說的樣子。
別說是他了,滿朝文武百官,處在當下這個時候,絕大多數人的想法就是,打死都不開口,省得天子的雷霆之怒,無端發洩到自己身上。
至於極少部分像于謙這一類知曉部分原因的正臣,也是思量了片刻,沒敢在這奉天殿內講出皇帝想要的答案。
“爾等不說,朕也知道。”
過了三息,意料之中,沒等到任何回答的王迪,姿勢不變,眼睛不睜,依舊不緊不慢地繼續言語道:
“朕查閱檔案,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越是像蘇州府還有吉安府這一類人傑地靈的好地方,登記在冊的戶數,變得是越來越少!”
“更為重要的是,單單是登記在冊的這個統計數字,朕都不清楚,這其中的水分,究竟是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