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綰不敢想。

這種盛行於民間的忌諱,在她嫁進皇室之前,家中女性長輩那可是對她千叮嚀萬囑咐,告誡她萬萬不可在四月份前後懷上龍嗣。

現在好了,本以為今日的恩澤雨露還是像往常那樣服食呢,怎知意外來得太突然!

“做錯事?”

“那你和朕說說,你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怎麼朕都不知道呢?”緊緊攬著懷中哭得一塌糊塗的可人兒,王迪百思不得其解。

好一陣過後,斷斷續續依舊在抽啼的羅綰,這才將心中委屈道了個明白。

“你是說,二月生人,皆為不詳,剛出生的嬰兒就要被掐死、溺斃或是遺棄?”對此一無所知的王迪,強忍著心中微起的怒意,打算問個清楚。

注意到可憐巴巴的羅綰點頭示意自己所言無誤以後,狠狠吐出一句“特麼的”,王迪舒緩了下心中不大不小的鬱氣。

重男輕女或是雙生子這些民間陋俗,對此,王迪倒不怎麼意外。

別說處在當下這個知識普及極其落後的時代,就是放到後世那種年代下,帶有這般偏見思想觀念的,都大有人在。

《控衛在此》

那句“你是從垃圾桶裡撿回來的”本是嚇唬不聽話的小孩的言辭,對於八零後出身的王迪而言,他知道,這句話放到九零年代以前,並不算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的胡謅八扯。

因為垃圾箱裡,真能撿到小孩!

不管是兒時的記憶,還是成為一名醫生以後,閒聊瞎扯之際,王迪心裡很清楚,當時那個年代,遺棄女嬰的案例談不上是司空見慣吧,但也絕不少見。

然而不管怎麼說,二月生子者不舉,這種事竟被視為不詳,王迪他是真的從未聽聞過。

最主要的是,連書香世家出身的羅綰都保有這種糟粕觀念,可想而知,底層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愚昧百姓,是怎樣看待此事了。

畢竟,處在當下這個時代,類似於連益這種敢養活雙生子姊妹花的好父親,怕是真不多見。

其實呢,對於時刻惦記著如何快速提升大明人口數量的王迪來說,他本以為,新政的落實,應該能抵消許多人的這種偏見觀念。

因為在他看來,許多人之所以不想要女娃,刨除傳宗接代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以外,究其根本,還是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罷了。

及笄之前,女娃再能幹農活,那也不如一個男娃好使。

及笄之後,到了能幹活的時候,又要為其置辦嫁妝找婆家了。

這種為他人做嫁衣的賠本買賣,也不怪底層百姓不喜歡自家婆娘生女娃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

有多地繳多少稅的利民政策擺在這了,底層百姓的負擔,絕對是大大減輕了不少。

閒暇之餘,不想外出為他人務工勞作的話,完全可以在家操持點手工活補貼家用。

畢竟在全面開海遠洋通商這一政策的刺激下,經由大明女人手工製作出來的近乎所有的精巧頑意,俱是暢銷海外的中高階產品。

如此這般,心靈手巧的女娃,不比一身蠻力的男娃強得多嘛。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抱著溫水煮青蛙心態的王迪,雖說他期盼著任何誕生在大明帝國境內的嬰兒都能順利健康長大吧,但他也沒打算在此事上面,投入過多人力與財力,以強硬手段去改變自古流傳至今的糟粕觀念。

不過嘛,照目前這情形來看,底層百姓的愚見,怕是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如果不加以人為干涉的話,隨著帝國人口在未來二三十年激增變多,怕是嬰孩的冤魂,也會隨之日益趨多。

若是放在以前,飽經唯物思想教導的王迪,才不擔心這些神神叨叨的封建迷信。

但自打從張三丰那瞭解到有關“氣”的存在以後,秉持著透過“揚天地正氣,散之邪氣、惡氣、濁氣”來給自己增福添德以此延綿自身壽命的想法……

這事,王迪怎麼著也要管上一管。

將羅綰緊緊攬在懷中輕撫安慰之際,他在腦海中快速構思著,如何應對民間屢見不鮮的溺嬰事件。

最好的辦法,毋庸置疑,肯定是花錢買命。

普天之下的愚民,不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嫌棄自己生下來的嬰兒…尤其是女嬰嘛。

想辦法讓他們從主觀層面上不嫌棄,那不就得了。

以朝廷名義,設立嬰兒撫育金,以二兩白銀一嬰一年的代價,資助天下所有為人父母者,將自家嬰兒撫養至八歲…僅限女嬰。

只是,這種代價,王迪怕朝廷承擔不起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