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吶,幾個月的時間而已…京城變化之大,真是讓人目不暇接啊。”落於上座以後,內心激盪的黃裳,由衷地感慨了一句,引得張洪、魏貞二人連連點頭附和。

約定好的赴宴,他之所以來遲,一是因為自家幼女太纏人。對於老來得女的黃裳而言,幼女令他疼愛得很。

二嘛,他也是趁著陪伴家中女眷逛花燈之際,四下多看看,多聽聽。

要知道,為了不負皇帝厚望,照料好從草原歸來的那些可憐的漢家兒女,他與張洪還有魏貞三人,連年都沒回來過。一直到了正月十二那一天,在三萬漢家兒女的不捨中,他們仨才重返京師。

宣府大同二城,距離京師不算太遠。新政一事,自那日朝議過後,他們仨也早已知曉。

但是知曉歸知曉,腦海中想象出來的畫面,與今日所見所聞,還是差了太遠。

別的且不說,剛剛逛花燈之際,黃裳便發現,酒肆茶樓裡面…甚至連個別遊方貨郎的小推車上面,都置辦了一件名為“煤球爐子”的新奇頑意。

生鐵打造,有點重呈方筒形的爐子,裡面壘著三塊帶著圓形孔洞燒得紅彤彤的“蜂窩煤”。

經過多方多次詢問之後,令黃裳特別震驚的就是,僅僅只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頑意,竟頗受京師之地黎民百姓的瘋狂追捧。

兩塊煤球,若是放開了可勁燒的話,足以支撐一個時辰之久。燒得旺旺的時候,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便可燒開一壺熱水。

這速度,可比燒柴快了不少。這一點,絕不是黃裳自己瞎猜測的,而是經過了多方取證以後,得出來的結果。

再就是,相比燒柴時冒出來的較大煙火味。煤球爐子,在這一方面,明顯潔淨了許多。

最為重要的是,幾經打探過後,黃裳已經知曉,煤球這玩意,便宜得很。

一文錢,便可買得四塊煤球!

平常百姓家裡面,滿打滿算一整日的功夫,頂多耗費七八塊而已。

七八塊,不過是兩文錢罷了。

對比一擔柴四十多文錢的價格,不可謂不便宜啊。

而這些新奇頑意,全是出自皇帝新設立的天工所。

可惜了,由於此地保密等級極其嚴格,黃裳至今也不知道,這些於民生大有裨益的好物什,究竟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

當然了,感慨之際,考慮問題較為全面的黃裳,當即就想到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煤球爐子和蜂窩煤,相比普通的柴薪,其性價簡直不要太高。

一旦京師之地或是整個大明朝徹底普及開來……

那些以賣柴為生的樵夫,往後的日子裡,他們又該怎麼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