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帝在宮中坐,豔從各地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九月十二己酉日。
順天府,西便門,白雲觀。
成功與大明皇帝做完某些交易的三豐子,以天子龍氣太重為由,在全真龍門派祖庭,也就是白雲觀呆了足足有三日時間。
在這期間,白雲觀絕對稱得上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
就連諸多身懷六甲行動不便的婦人,不管她們是不是心甘情願的,俱是在家人的陪同下趕來此地,希望腹中還未出世的胎兒,能沾上哪怕是一丁點的仙氣。
因為在許多人看來,即便見不著三豐子道長,只要能成功入得觀內,與隱仙同處一片小天地內,吸上一口氣隱仙呼吸過的空氣,那也是不枉此行。
此舉,比之後世的無腦追星,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一幕幕場景,對於身處大內的王迪而言,即便他沒有親眼目睹到萬民不可理喻的瘋狂勁頭,單憑每日接到的實時訊息描繪出來的模樣……
活神仙的名聲,當真是名不虛傳!
萬幸的是,王迪和三豐子他二人早有先見之明,派了錦衣衛和西城兵馬司維持秩序。
否則,僅靠道觀內那百餘名道士的微薄之力,絕對無法阻止大規模踩踏致死事件發生。
甚至是說,在張三丰離開道觀數月乃至數年以後,來自大明朝全國各地有錢有勢的香客們,還是不遠萬里來此請人誦經做道場,或是做出獻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書贈送及捐資修觀的這類善舉。
暢想中文網
而藉助張三丰的名頭,當朝正統皇帝的好名聲,隨著新政的實施,也是在短時間內,爆炸式地一直增長,未見有任何滑落之勢。
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因為在底層愚民的心中,這位連太祖高皇帝與太宗文皇帝都屢詔不出、屢訪不遇的神仙人物,能夠主動赴京面聖,僅此一事,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況且,不少有幸入得玉皇殿聽聞三豐子道長講頌大道的幸運兒,俱是從這位活神仙的口中,聽到過不止一次他對於當朝天子的由衷誇讚。
年輕的皇帝,及其實施的新政,連活了不知幾百年的神仙人物都連連稱讚……
這叫啥?
這就叫眾望所歸,人心所向!
只不過,與民間樂樂呵呵的黎民百姓有所不同的就是,朝中不少位高權重已是高齡的臣子們,卻是高興不怎麼起來。
事關長壽的秘辛法門,應皇帝的請求,於當日重陽大宴結束之際,三豐子道長已經抽了點時間將其講解與眾人聽。
大道理說了不少,聽得眾人獲益匪淺。
但是,其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核心思想,同樣的,在場那二十幾號人,沒有一人聽不出來。
活了一輩子,大權在握享福了一輩子,臨到老了,還特麼想延壽……
哪有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
當然了,如若族中有後輩想修行長生之法,看著皇帝的面子上,那也不是不行。
先出家遁入空門,有資質有悟性的,終有一日便能像老道這樣,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正所謂:遁入空門深似海,洗盡鉛華始見真。
這一席話,說實在的,像三楊閣老還有英國公張輔這些人,他們也不是沒有考慮到。只是,對於半隻腳已經踏入棺材裡的這些人而言,他們總想著自己並不怎麼貪心,只要多活一兩年就行,刻意將其忽略罷了。
是以,當三豐子道長那不算委婉的大白話當面講出之際,一個個的,除了發出長長一聲嘆息以外,便再無他法。
至於推薦後輩出家這檔子事嘛,眾人就當沒聽見。
身為儒家門生朝中大員,哪怕是家中的庶出子弟呢,令其遁入空門修行道法,丟不起這個臉面吶!
不過即便是這樣,一眾人為了聊表心意,還是集資請旨,給白雲觀和武當派各弄了一個直徑約有六尺,且周身雕鑄著精美雲龍圖案的鎏金銅鼎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