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生妙法核心關鍵所在(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三丰會不會和自己一樣,也是個穿越者?
有所區別的是,自己是從後世穿梭至古代。至於張三丰嘛,他也許是從神話時代,或是其他仙俠位面穿梭過來的。
要不然,他憑啥如此個例?
是以,他才問出這麼個問題。
如果張三丰沒有師承,王迪有三成的把握,認為他和自己一樣,也是個穿越者。
當然了,有師承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貧道師從火龍真人,是文始派第五代傳人,我派始祖,便是道家道祖,老子。”
年輕皇帝問完,一直在默默打量著皇帝的三豐子,沒有任何避諱,直接講出自己的師承。
而王迪這邊,在聽聞張三丰所言知乎,他於心中默算小一會兒,頓時變得口乾舌燥。
老子李聃。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那可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出現的古聖先賢。
洋洋灑灑僅有五千來字的《道德經》,便能把天地運轉、萬物輪迴的道理說盡。
與別的古聖先賢有所不同的就是,老子,人家從來不教他人做聖人,更不以聖人自居。
在王迪看來,他講的那句,「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若是沒有人喜歡美,也就沒有人厭惡醜;若是所有人都滿口仁義善心,那才是最大的不善),便是最早涉及到矛盾觀的唯物辯證法。
再者說,儒家聖人孔老二已經夠牛逼了,但他再牛逼,不也對老子頂禮膜拜推崇備至嘛,甚至還講出了……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鳥、魚、獸,我都知道它們的秉性,也都有辦法來捕捉他們。可是龍,我卻沒有辦法去了解、去追逐。而老子,就是遨遊太虛的龍,令人捉摸不透。
在孔老二的眼中,老子竟是龍!
但是,現如今王迪關注的重點,可不是最具神話傳奇色彩的老子。
他現在想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截止到目前正統十四年為止,已經有兩千年左右的時間了。
兩千年啊!
被太祖高皇帝還有太宗文皇帝瘋狂追星的張三丰,他僅僅只是第五代傳人!
這尼瑪……
瞧這樣子,文始派一個個的,都是活神仙似的人物啊。
“那…三豐子道長,貴派第一代傳人,可是函谷關關令,尹喜?”
再不懂呢,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著書傳道這件廣為人知的傳聞,王迪還是清楚的。
況且,尹喜此人在道教中地位頗高,常常配祀於老子身側。這一點,即便沒有原主的記憶,對於現如今的王迪而言,他心中也是一清二楚。
“沒錯!”陷入回憶當中的三豐子,微微點頭做出肯定答覆之際,接著緩緩講道:“文始派,又稱尹喜派或樓觀道,源於老子,後由文始先生關尹子開派,傳麻衣子李和,再傳希夷先生陳摶,再傳吾師火龍真人。”
三豐子所講,便是他們這一派不為人知的秘辛。此事,別說等閒人了,就是歷朝歷代的皇室,頂多知曉其中的某個人物,並不清楚具體傳承。
一句話,短短几十字而已。五個人物的名字,串聯在一起,就像是一部簡短的華夏史。
言語落罷之際,無論是言者還是聽者,俱是閉嘴不語,又是好一陣的相視無言。
張三丰講出來的這五個人名,除了火龍真人以外,其餘幾個,或多或少,王迪都是有點印象的。
老子與尹喜他二位,自不用說。
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慈惠普濟真人的李和,王迪好歹也知曉此人是東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道士。
至於從趙大手中贏下華山的陳摶老祖,其盡人皆知的睡仙名頭,絕不比現在有著隱仙稱謂的張三丰要差到哪去。
要知道,這年頭的大明朝,民風還是較為彪悍的。在民間,尤其是在山西、山東一帶流傳範圍較廣且頗有聲譽的太祖長拳,也就是趙家拳,有傳聞,便是陳摶老祖於睡夢當中傳授給趙大的。
所以嘛,不管怎麼說,從張三丰口中道出來的這幾人,且不提他們真正的實力如何,單是那名字,就足夠唬住一大批人。
而眼前的張三丰,就是他們這一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