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升官,升大官,當首輔(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江水患一事,還能牽扯到太宗文皇帝?”
“哦…朕明白了,你想說水土流失的第二個原因,是與遷都順天府,營造宮城有關?”
王迪的話語,打破了皇帳內安靜至極的氣氛。
一提到和朱棣有關,再將其與水土流失聯絡到一起,恐怕除了修建紫禁城,也沒有其它事情能與之相掛鉤了。
“陛下睿智聖明!微臣想說的,正是此事。”
小心翼翼答覆的同時,悄悄抬了抬眼注意到皇帝沒有任何動怒表情的以後,徐有貞撲通亂跳的心臟,瞬間平穩了許多。
不過緊接著就在下一剎那間,他的心臟,又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動了起來。
之所以有這種反應,是因為他想到只要過了這一關,也許官運亨通,離自己真得不遠了。
“與朕說說你所知道的吧,先把問題找出來,再看看有無解決的辦法。”
紫禁城都已經蓋完了,按理來說,儲備一些可替代品應該也就無事了。
況且,王迪一點也不覺得,造一個紫禁城,耗費再多,能多到哪去啊!
雖說不管是今生還是後世,他都沒去過巴蜀與兩湖地區,但就憑“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句詩詞,再加上後世從各種渠道瞭解掌握的資訊來看……
徐有貞這傢伙,定是在誇大言辭!
在王迪看來,即便徐有貞說得很在理,恐怕也是因為從唐宋年間開始,砍伐金絲楠木就陸續不斷地進行。
只不過,以前量變還未引起質變。到了朱棣遷都順天府營造紫禁城之際,恰好爆發了出來,讓他背了黑鍋而已。
“回稟陛下,長江流域…尤其是在中上游的巴蜀、荊楚地區,素產良木。其中用以打造皇室建築與傢俬的,多以楠木為主。”
“源於宋朝通體皆由楠木為建材建造起來的文德殿,自那時起,楠木便逐漸成為皇家建築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木材。”
“只是…到了太宗文皇帝遷都順天府修建宮城時,所需的木材,其量…絕非前朝可比。”
“更加重要的是,皇家需要的,都是最為上好的金絲楠木,要求極為嚴格。山中伐木,而後成功運至京城,能用以修建宮城的,不過十之一二也。”
“楠木生楚蜀,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餘尺之幹,半埋泥土中。”
“或砍或挖一根位於深山內部的楠木,直到將其擲入江中順流而下時,沿途破壞的,是數以千百計的其餘樹木。”
“微臣年輕遊學時,為了驗證書中所學知識,曾沿江溯流而上,去往巴蜀兩湖地區實地探訪過。綿綿大山深處,有些地方…微臣入眼所見的場景,很是觸目驚心。”
“沒了這些巨木的阻擋,山洪來臨之際,泥沙裹雜一切能被裹雜的東西,滾滾滑落而下。”
“沿途勢不可擋,所過之處,皆被夷為平地,直至衝入江水中,順流而下。”
“慶幸的是,山林地帶,幾乎無人居住,不必擔心百姓遭了山洪。”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後,因為缺少巨木的緣故,那些常年多雨水的深山區域,早已是化作一條條深淺不一的溝壑。”
“而被沖走的那些泥沙殘木,過了荊江段,幾乎全部淤積在了兩湖地區……”
“是以,微臣先前曾說過,幾番因素相加的情況下,皆由人禍而起的長江水患,如若朝廷再不想法治理的話,往後會變得愈發嚴重。”
言語落罷,徐有貞擦了擦額頭的細汗,大氣不敢出的他,直挺挺站在原地靜靜等待著最後的命運。
“曹閣老,現如今工部下轄的神木廠、大木廠、臺基廠、黑窯廠還有琉璃廠這五大廠,貯藏儲備的可替代金絲楠木,還夠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