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身世慘了點吧,不過張妍也沒怎麼在意。

自家前後兩個正宮兒媳婦,都是絕了戶的,再來個差不多的孫媳婦,也沒啥大的影響。

只要皇帝一門心思玩好女人早點弄出幾個娃來,身為皇帝的奶奶,張妍才不管妃嬪的身世如何呢。

“兒女婚姻大事,皆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后,兒子的婚事,你看著辦就行,兒子就不操心了。”

關於皇后人選的問題,王迪還真不怎麼在意,是一點都不在意的那種。

結合原主的記憶,再對比劇中孫太后的表現,王迪知曉,為了守住對先帝的承諾,為了整個大明朝的安穩,再加上還要操心他這個不聽話的兒子……

眼前這個女人付出的精力,絕對稱得上是嘔心瀝血。

這種天然與自己站在一條戰線上,且有直接血緣關係的親人,在皇后未入主坤寧殿之前,王迪不介意將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全部交由她來打理。

“出去一趟,變化是不小,幸虧本宮當初沒有阻止你……”

拉著皇帝好大兒的手,孫若微上下細細打量著,滿臉都是止不住的欣慰笑意。

果斷懲治奸佞,大膽啟用賢能,這些在她看來,都還是次要的。

讓孫若微特別震撼的,是三楊閣老他們,及時將前線反饋回來的一些訊息呈於她的面前。

這裡面,便包括八月十四日那一晚,文武百官筵席上發生的事情。

什麼人,說了什麼話,孫若微可謂是一清二楚。

最為重要的是,皇帝發出去的小紙條,現如今,在她手中就有一份。

若不是今天時間已晚,還有太皇太后在這,孫若微她這個當孃的,怎麼著也得和自家的好大兒,好好嘮一嘮。

畢竟在她這位執掌大明權樞近二十年的太后看來,紙張上的那些政策一旦實施下去,再想改或是撤回的話,文臣不好講,但武勳絕對會鬧翻天的。

不把個中細節逐條逐條弄得明明白白,孫太后是真怕自家好大兒的皇位坐不穩。

至於皇帝為何出去一趟就變得如此有出息,她一個當孃的,還能咋想?

心中偷著樂的同時,只是認為先帝和自己結出來的果實優秀唄!

“那本宮明日便吩咐禮部還有翰林院,讓他們榜諭京城內外,於大小官員民庶有德之家,務必挑選父母賢善且素有家法的女子。”

“年十五至十八,容貌端潔,性資純美,言動安詳,鹹中禮度者,令其父母送來,吾將親閱焉。”

前一句是回覆皇帝好大兒的,後一句話,則是對著太皇太后說的。

自己的兒媳婦,皇帝又不想管,她這個當孃的,豈能不盡心盡力,享受一會當婆婆的感覺。

就這樣,一家老小三代人,以皇帝為中心,在太后的仁壽宮聊得還算心歡意美。

明月皎皎夜已深,臨走之際,王迪冷不丁瞅了眼立於寢殿門口的那個宮女。

此女身著緋紅色比甲,一眼瞅過去,整體給人很是喜慶的感覺。

王迪知曉,此女名叫雙喜,是孫太后的貼身侍女。

觀其樣貌,略顯成熟大氣。從她那婉順的模樣當中,又能看出此女不乏聰明伶俐勁。

最為重要的是,王迪記得特別清楚,當初此女第一次露面的時候,彈幕上好像說過她是萬貴妃的原型。

如此說來,這小娘們,未來是自己媳婦中的一員唄。

“嗯…看來原主的眼光,還是蠻可以的!”

“瞧她這小模樣,屬實挺不錯的!”

“此女,當與朕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