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當皇帝,真累!(第2/2頁)
章節報錯
簡單點說,村民出現矛盾糾紛的時候,一定得先由里老進行“剖斷”,如果里老不能化解雙方的矛盾,這才轉到縣衙。
若是直接去找父母官告狀,這就算越級申訴。縣衙門不光不會受理案件,還會賞你幾板子,給你不靈光的腦袋瓜長長記性。
而里老的家族,人多勢眾,等閒的老實人,若是敢不服從里老的剖斷,那瞧好吧,裡裡外外都能給你整出點事來。
如果碰到心腸歹毒的,因為些許小事給你整個家破人亡,都不稀奇。
對於朱元璋定下來的這項規定,王迪只能說,他把民風淳樸想得太簡單了。
本意上,裡甲制的實施,是為了幫助朝廷統計人口,編造戶籍。這樣一來,既有利於收稅,也有利於人口管理。
除此之外,還能維持社會治安,進而穩固皇室政權。
對於這個有點類似於居委會的制度,說實在的,王迪還是很滿意的。
美中不足的就是,權利過大、過於集中的里長這一環節,有點壞了事。
已經過去了近百年的時間,在各種權利慾望的催化下,依附在大明朝身上的刁惡里長,可謂是層出不窮。
而這,還僅僅只是申冤者面對的第一道關卡而已!
有必須要訴訟的冤情,在里老調節不成的情況下,即便去到縣城衙門想找父母官報案,也不是那麼簡單。
第二道關卡,便是打行。
從袁彬、哈銘這些錦衣衛提供的資訊當中,王迪這才知曉,所謂的打行,特麼的就是明朝版的古惑仔!
打行,顧名思義,以打人為謀生職業。
混在這一行的,基本都是保鏢、打手。
不過在王迪看來,往輕了說,這種人是結社抱團的地痞流氓;往重了講,他們就是憑藉武力實施敲詐勒索的黑幫團伙。
打行,全國各地都有,但最為嚴重的地方,也是大明朝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江南水鄉。
官府查得嚴,他們就歃血拜盟,上山入湖為寇作匪。風聲過了,繼續出來尋釁滋事。
要說反抗朝廷聚眾造反,他們倒沒有那個膽子。收人錢財與人消災,這才是他們拿手好戲。
身負冤情者若是過了里正那一關,沒錢沒勢的話,遇到對方請來的打行,很少有人能從那種胡攪蠻纏下順利脫身的。
反正只要不死人,打行那些下三濫的手段,當真是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即便過了打行這一關,還有最官差胥吏這些難纏的小鬼呢。
三關過後,還有父母官這一關。
即便順利伸冤,只要不是死罪的話,有點權勢的被告人,還能花錢找人替自己來受刑。
這一層層折騰下來,老實本分的農戶,誰能受得了?
幸好,自古以來,底層民眾的賤命,就如同野草那樣,足夠頑強。
在類似於“形勢比人強”“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些飽含勸誡意思的言語中,對抗不過,那就只能忍氣吞聲了。
而令王迪比較擔心的就是,一旦底層百姓人人心中有了怨氣,萬一再遇到白蓮教這些蠱惑人心的邪·教……
讓人頭疼的民變,恐怕是不遠了。
所以說,當個千古聖君好皇帝,是真特麼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