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何如?”

隨著皇帝的話語落罷,筵席在座之人,至少有半數之人,終於是醒悟了過來。

先前皇帝初臨宣府時,於夜宴上講的“朕當以十年養百姓,十年開拓天下,十年致太平”這句話,在座的諸位文武百官,忘掉的人,可是不多啊!

皇帝欲徹底征服四周蠻夷小國的想法,除了武勳這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粗鄙之輩以外,恐怕沒有一位文臣,願意見到眼前這位年輕的小皇帝,變成太宗文皇帝那樣,大舉興兵,勞師遠征,從而致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

但現在這種情況,貌似又有點不大一樣。

在名義上臣服於大明朝的番邦小國領地內,取或是租一塊飛地以作中轉之用,這倒也說得過去。

問題是,他們總覺得皇帝沒安啥好心!

事實呢,也確如他們所想,王迪沒怎麼安好心。

南洋諸國,不提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單是一年三熟的糧食,就值得讓他眼紅不已。

但是,直接派兵去打,思來想去,王迪還是將其作為最後的手段來使用。

畢竟,作為宗主國的大明朝,身為天國上朝、禮儀大邦,豈能為了些許的身外之物,就做出打小弟這種令人不齒的事情呢。

一旦失了道義,激起南洋諸國的所有敵意,丟了臉面且不說,單憑目前大明朝的武力,王迪還真沒多少信心能征服南洋所有番邦小國。

縱使靠著強硬武力征服了,蠻元以及後世那麼多的例子無不表明瞭,除非絕其種族,否則人心是很難征服的。

萬一有朝一日眾叛親離的大明朝衰落了,難保四周這些番邦小國不會落井下石。

更何況,王迪是為了他們的資源和財富,把人都屠了,難道派本就不多的大明子民去國外搞建設?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大明朝勤勞聰明且能吃苦的子民,王迪是要留著他們,開發建設自己大本營的。

所以說,直接打,是為下策中的下策。

王迪要做的,是透過諸如諜戰、貨物傾銷這些不易被察覺出來的手段,引發他們自己內部矛盾,然後讓這些小弟求著自己出兵幫他們鎮壓叛亂!

而設定宣慰司,就是為了達到這種目的。

藉以大明朝之財富神聖不可侵犯的名義,每一處宣慰司,明著暗著佈置點精兵猛將不過分吧。

然後在精兵裡面,弄點番子或是錦衣衛,讓他們打著遊覽風光的名義繪測南洋諸國地圖,打探一切訊息,找準時機煽風點火引起他們自己內部的混亂……

到了那個時候,扶持代理人,以夷制夷,豈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如若此等陰謀詭計被番邦小弟發現了,又該怎麼辦?

發現就發現了,這與萬里之外的大明朝皇帝什麼事呢?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都是下面的人不聽話不懂事,把他們弄回來處死就算交代過去了,朕再派點聽話懂事的過去。

這樣一來,名義上的小弟,早晚都會變成大明朝真正的小弟。

而且,一切順利的話,還不用白白葬送大明朝的子民,可以省下他們的小命,讓他們埋頭苦幹,建設發展大明朝,將其打造成為世界諸國人人嚮往膜拜的人間聖地。

要讓其他國家的民眾,來到了大明朝,就以為來到了未來世界。

要讓所有人,從踏入大明朝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願離開,且以加入大明朝為榮。

如此這般,可以在保住禮儀大邦名聲、盡收人心的前提下,瘋狂掠奪他國財富,為大明朝的強盛添磚加瓦。

待到實力變成碾壓性的存在以後,王迪可以將征服四周蠻夷這一小目標,交給自己的後輩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