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根胡蘿蔔(第2/2頁)
章節報錯
“或是以此引誘更多的人,走上蔡敬仲與畢昇的道路,改良發明各種於國於民有著重大益處的奇思妙招。”
“甚至是說…既然孔老二這些先賢聖人能立書傳世,沒道理這麼年過去,華夏大地就再無著有四書十三經這類傳世名著的聖人顯現!”
“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不管是技術發明,還是先進思想,只要於國於民有益,朕不惜賜予他們榮耀萬代的機會!”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諺語,王迪怎會不清楚!
況且,他是西醫出身,而非正兒八經的化學家或是物理學家。
能記住一些非醫學專業的不算複雜的理科知識,已經不枉他當年的辛苦學習了。
憑藉腦海中有限的知識儲備,有生之年,能將大明朝徹底帶向蒸汽時代,王迪覺得,這就算是一件特別值得慶幸的事情了。
至於達到電氣化時代水平,他腦袋瓜裡,壓根就沒有蹦出過此類異想天開的念頭。
但是,為了能讓大明朝真正實現萬世不易的目標,他準備在自己龍馭賓天之前,一定要調動起絕大部分人的積極性,讓這種熱衷於鑽研發明的良好勢頭,就像越滾越快越滾越大的雪球那樣,成為非人力可阻擋的大勢。
而實現這一目標,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將人死死限制住的戶籍制度。
快刀斬亂麻將其改變,王迪能想預想到大明朝會出現何種混亂。
既然如此,那不如來個迂迴策略。
在不重大改變戶籍制度的前提下,他給那些看不到希望的低賤戶,指出一條通往光明方向的人生大道。
以利誘之,先調動起人們的積極性。
一旦出現類似於造紙術這類的重大發明,王迪就以朝廷名義為其著書立傳,封官進爵,許其家族萬世榮耀。
這樣一來,名也不缺了。
有名還有利,誰人會不羨慕?
只要有了一個先例出現,王迪相信,還能堅持死守‘技不外傳’的古板之輩,恐怕是不多見了。
這,就是王迪定下來的胡蘿蔔效應。
“陛下,這等奇思妙招,您打算許下多大利?還有…世間多數人豈能與陛下的天人之智相提並論!他們獻出的妙招,即便於國於民有益,恐其程度也是有限的。”
“這樣一來,如何斷定劃分奇思妙招的等級呢?”
“還有就是,陛下…你打算任命何人來管理這項良政呢?如若管理之人眼紅陛下許諾的重利,幹出殺人滅口中飽私囊的事情,豈非適得其反,壞了陛下的強國良政?”
此時此刻,身體傳來的燥熱,也無法掩飾楊蜜心中的震驚。
一旦胡蘿蔔效應真如皇帝所講的那樣徹底落實下去,再結合皇帝先前構思出來的奇思妙招,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過後……
她都想象不出,到了那個時候,正緊緊攬著自己的這位皇帝,其治下的盛世,會是何等宏偉輝煌!
一個盛世的到來,對於通讀史書的楊蜜而言,她怎能不瞭解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想到自己極有可能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她嬌弱的身體,便不由自主地打了個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