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人這就抓到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行宮水榭處,鳥語花香,靜謐幽雅,端的是一派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只不過,就在下一秒,王迪的一聲驚呼,嚇得鳥兒齊飛,魚兒四散,打破了這自然和諧之美。
“你說馬皇后……”
話還沒說完呢,注意到英國公被茶水嗆的連咳幾聲之際,王迪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一個玄孫輩的後人,怎能直呼高祖母為馬皇后呢!
“你是說…孝慈高皇后…信奉明教?而非是太祖高皇帝?”
如果說朱元璋是明教徒,王迪還不算太過驚訝。
他是怎麼也沒想到,慈德昭彰母儀天下的大腳馬皇后,竟會是明教教徒!
這一瞬間,結合影視劇當中的情節,王迪甚至在猜測,這大腳馬皇后該不會是明教聖女吧!
越想,他覺得越有這可能。
即便本來不是呢,當她貴為一國皇后之際,那不是也得是了。
“太祖高皇帝…任何宗教在的他手中,不過是個工具而已,談不上信與不信。而孝慈高皇后,據老臣瞭解到的訊息,應該是名地地道道的明教徒。”
注意到皇帝在靜心聆聽,英國公抿了口茶水後,也不再賣關子,直接講道:
“孝慈高皇后的父親,馬公老太爺…據老臣家父所言,信奉的極有可能就是明教。”
“馬公老太爺祖上曾是歸德府宿州的大富豪,但他本人一點都不在乎金銀這一類的身外之物,常常樂善好施救濟貧苦,甚至到了最後,家業日漸貧困都未曾有過一絲改變。”
“而被馬公老太爺視若掌上明珠的孝慈高皇后,自幼便因為父輩的種種善舉,養成了仁厚節儉的脾性。即便貴為開國皇后,也始終不曾有過改變。”
“雖說馬公老太爺因為殺人避仇,逃亡他鄉,臨行前將孝慈高皇后託付給生死之交滁陽王郭子興,但那個時候,孝慈高皇后已經是金釵豆蔻之年,再加上孝慈高皇后自幼聰慧巧思,通讀史書,所以說,孝慈高皇后的信仰,並未因為滁陽王信奉白蓮教的緣故而有所改變,況且……”
言語至此,英國公頓時止住。
王迪觀其臉色並未有任何異常過後,他馬上脫口而出道:
“況且什麼?英國公你如實說來就行,今天出你口入我耳,朕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心中的好奇。不管這秘密是真還是假,朕就當聽故事了,不會因此怪罪於你的。”
有了皇帝的親口保證,英國公點了點頭繼續講道:“明教是外來的,不過他自打傳入中原大地那一天起,他們始終保持著積極融入漢人本土的各類宗教。”
“而白蓮教,有說其淵源是來自佛教的淨土宗。宋時的慈照僧人,在當時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建立出來的新教門,起初稱之為白蓮宗。”
“還有一說,白蓮教,就是經歷‘會昌滅佛’後改名為明教的摩尼教,吸收本土佛教教義後,衍生出來的一支新教門。”
“陛下,宋時的方臘起義,你可有印象?”
說了不少,趁著反問的功夫,英國公又抿了口茶水潤潤喉。
“方臘起義…朕怎會不知道呢。”
說實在的,王迪對於方臘起義,僅限於歷史課本和兒時看過的《水滸傳》。除此之外,便再無其它印象了。
“史料記載,方臘本人便是明教教主。但是…當初他帶人起義反宋的時候,多以頭扎紅巾為明顯標誌。”
“陛下,您要知道,明教教徒,向來服色尚白。而且,元末期間,各地聚眾起義的白蓮教徒,也均是頭扎紅巾,冠以紅巾軍的稱號。”
“所以說,這三百年以來,明教、白蓮教還有彌勒教,因其教義近乎差不多,這其中的真真假假,恐怕也只有核心教徒能分辨清楚了。”
“而老臣之所以斷定孝慈高皇后信奉的是明教,也是因為太祖高皇帝打壓其它宗教一事。”
“雖說在洪武元年,太祖高皇帝採納韓國公李善長的計策,開始打壓儒釋道三教之外的所有宗教,但當時打擊最厲害的,僅有白蓮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