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此賊獠剛剛口中所喊的‘紅陽劫盡,白陽當興’,據小人所知,這句是為白蓮教分支,紅蓮教的讖言!”

哈銘,袁彬的同僚。

注意到昏迷不醒的袁彬被人抬走以後,哈銘他心裡清楚,自己這位同僚大難不死的話,飛黃騰達便指日可待了。

他雖不甘心居於人後,但這種護駕功勞,確實沒得比。

好在是,賊獠喊出來的讖言,在他看來是個可以將功贖罪乃至更進一步的大好良機。

他這邊話音落下之後,始終保持跪拜請罪姿勢的文武百官,一個個驚呼的同時,心裡暗道壞了事。

二十多年前,因為營建順天府、修治會通河、北征蒙古諸部以及連年天災這些內外因素,在益都卸石棚寨聚眾起事的唐賽兒,打的旗號就是白蓮教!

在場之人,不知曉此事的,還真不多。

立足未穩之際,就能突襲得手殺了青州都指揮使高風。

被後來趕至的精兵圍困以後,又靠詐降夜襲再次斬殺都指揮劉忠。

雖說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也不長的起義軍,最後被都指揮僉事衛青還有指揮王真二人合力擊潰消滅掉,但唐賽兒和其手下一干人等,卻是安然逃走,至今無人知其行蹤下落。

現在好了,有了那句‘紅陽劫盡,白陽當興’的讖言,別管這人是白蓮教徒,還是紅蓮教徒……

這事,算是捅破天了。

大明立國以來,誰不知道,明教和白蓮教,可是不能被人提及的禁詞啊!

現在好了,刺殺皇帝的,竟是其教眾。這事到了這,算是徹底鬧大發了!

一時間,秋高氣爽的豔陽天下,半點大氣都不敢出的一眾人,可謂是心驚膽顫,冷汗涔涔。

“紅陽劫盡,白陽當興……怎麼,我朱氏大明要是紅陽的話,那白陽又是誰?”

怒氣十足的質問剛剛落下,王迪的腦海中,忽然蹦出來‘清白’這麼一詞。

“紅陽若是朱明的話,白陽…難道就是奴清?”

這一刻,在王迪的心中,竟然浮現出此次刺殺,會不會是女真人佈下的詭計?

“陛下,小人斗膽,請旨速速封城派人徹查到底,小人……”

不待哈銘話語講完,從正統五年便任職宣府巡撫的羅亨信,心中一時情急的他,膝行而前以頭搶地,脫口哽咽道:“陛下……”

只不過,後面的話,這位愛民如子的老大人,卻是含在口中無法再言語出來了。

皇帝遇襲了,徹查全城搜尋兇手還有沒有同黨,防止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這難道不應該嗎?

敢挑這個時候阻止錦衣衛辦案,你這存的是何居心?就不怕滿門一家老小被抄斬嗎?

“陛下遇襲,我等臣子萬死莫辭!”

“只是…現如今,也先的幾萬精騎還在草原上虎視眈眈,如此情形下,派錦衣衛大肆搜城,恐令城中百姓人心浮動,於陛下安危甚是不妥。”

“臣,還請陛下三思!”

羅亨信的話沒有講完,在場的人裡,唯一敢接過他話頭的,只有更為重視天下蒼生利益的于謙了。

其他人,要麼是在考慮該如何保住自身的小命,要麼就是幸災樂禍,期待有人因此而受到牽連。

像內閣曹鼐這種身居高位的文臣武勳,他們則是在考慮,過後要怎麼做,才能在錦衣衛大肆搜城乃至極有可能大興詔獄的情況下,安穩住城中的局面,以免造成太大的混亂,省得引起皇帝更為強烈的怒意,從而導致不可預知的後果。

總之,不管文武百官的想法是什麼,至少目前為止,有一個算一個,沒人敢在這個節骨點上,去觸碰皇帝還不曾發洩出來的怒火。

于謙敢冒著“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的風險進言勸諫,說實話,即便有人不喜他呢……

此時此刻,跪伏在地的這些人,也是發自真心地佩服這位少有的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