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操作事宜,王迪交由孫太后和內閣六部商議定奪,至於他嘛,簡單的場面話還是能說上兩句的。

就這兩句話,已經是讓不少人感恩涕零了。

“陛下萬歲!”

...

宣府行宮。

酉時,到了飯點該進膳了。

再次結束一系列繁文縟節的祭祀禮制活動過後,精神頭還不錯的王迪,同三軍總督于謙還有英國公張輔等人,擺了個規模還不小的酒席邊吃邊聊。

“萬餘人的俘虜,這些可都是草原上驍勇善戰之輩啊……”

“明日,傳朕的意思給也先回話,想要贖回俘虜,拿三萬被掠去的漢家兒女來交換,順便額外再要一萬匹良駒一萬頭黃牛,就當這些時日以來萬餘俘虜的伙食費了。”

超過萬人的騎兵,其中至少還有半數以上的皆為精銳猛騎,王迪還真想將其納入全是騎兵的三千營。

只不過,思索片刻過後,他便否了這種想法。

首先,按照目前大明朝的作戰體系,並不怎麼缺精銳騎兵。

只要好好整頓一下軍紀減少苛刻糧餉的事情,敢打敢殺敢於賣命的底層將士,數量要遠超於草原上的寇虜。

況且,養一個寇虜精騎所需耗費的銀錢,基本夠養三到五個漢人步兵了。

再者說,經此一戰過後,縱使將這萬餘俘虜交還給也先,王迪也不信這貨敢在五年內寇掠大明邊境。

就算真有膽子來寇邊,王迪也定會叫其萬分後悔心生此意。

最重要的是,用不了五年的時間,在王迪的眼中,草原上的寇虜,將徹徹底底的,無法再對中原大地構成任何威脅。

再考慮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點,如此之多的俘虜,想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徹底歸化大明朝,恐怕也不是一件易事……

至此,斷了收服寇虜想法的王迪,準備拿他們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刷聲望。

“陛下仁德!只不過……”

皇帝話音剛落,心中快速衡量過後,兵部侍郎鄺埜,冒著被人誣陷見死不救沒有同情心的風險繼續進言道:

“如今大汗脫脫不花已死,此戰…宣府這一線上,也先麾下的瓦剌部,並未有太多的損兵折將。”

“也先此人雄心勃勃,謀略膽識皆不在其祖輩馬哈木之下。如若這萬餘名俘虜被其贖回,恐怕不出三五年的時間,此人必會再次一統草原,對我聖朝造成莫大的威脅。”

“陛下,不可不防啊!”

萬餘名寇虜騎兵,可不是個小數目。

當然了,在鄺埜看來,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佔著大汗名義,能與瓦剌也先勢均力敵的脫脫不花已經戰死。

在無人制約也先的情況下,此人不出意料的,必定會再次一統大草原。

到了那個時候,是個人都能想象出其對大明朝的威脅,到底會有多麼強大。

“無妨,對於此事,朕的心裡已經有了對策,再加上朕也準備答應也先的和親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