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集禮》規定:「天子親征要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禡祭旗纛。所過山川,皆行祭告。師還,奏凱獻俘於廟社,以露布詔天下,然後論功行賞。」

戰事暫時平息下來,駐蹕於懷來城一點都不著急趕路的王迪,準備明日去一趟牛角山上的泰山廟進香祭拜。

入得城內,聲勢浩蕩的皇帝鑾架,直接將南大街區域佔地僅有二十來畝地的縣衙建築群設為禁地,圍了個水洩不通。

稍事休整過後,透徹湛藍的天空下,日月同輝,天色尚白,此時距離宵禁,還有多半個時辰。

趁著淨街人少,王迪換了一身便服,領著女扮男裝的楊蜜,在袁彬一行人的護衛下,打算逛一逛懷來城。

最初駐蹕停靠的居庸關城,因為是個軍事化關隘的緣故,市井生活氣息並不濃厚。

所以說,自打穿越至大明朝以來,這應該算是王迪首次遊逛的正常城鎮。

佔地不到兩千畝地的城鎮,通體皆由青灰石磚堆砌而成。常年的風吹日曬,使得城牆高處不少區域,皆是一片土黃色。

興許是因為早早得知自己要駐蹕於此,王迪入目所見之處,街衢井然,屋舍整潔。

在落日餘暉下,古寺的鐘聲響起。尋著聲音抬頭遠望,流動的霞雲,于山嶺間疊翠間穿梭不止。

此情此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美中不足的是,王迪的文采實在太過拉誇,愣是構思不出半句應景的詩詞。

來到城中的十字街道口,街心正中央,有四個特別醒目的木製結構牌坊,雕樑畫柱,古樸典雅。

細細打量著上面的精美雕刻紋飾,如果不是見不到任何電氣化裝置,此時此刻,有種似曾相識感覺的王迪,回憶起了自己在後世遊逛古鎮時的點點滴滴。

沒有逗留太久,因為心中惦記美食的緣故,在袁彬的指引和一眾錦衣衛的護衛下,王迪奔著三元街方向而去。

“袁彬,你打聽到的做魚鮮的飯館,是這一家?”指著一家沒有牌匾還閉門打了烊的小飯館,王迪疑惑問道。

“回稟陛下,正是這一家,讓小的來叫門吧。”

言語落罷,“哐哐”幾聲過後,門從裡面開啟。

“啊!”

飛魚服,繡春刀,在這大明朝,不知曉這套裝扮的人,貌似還真沒有幾個。

開門之人,是個風韻依舊猶存的婦人。

在見到門外這近百名錦衣衛之後,她大聲驚呼的同時,連連倒退幾步,直接被嚇癱跌倒在地。

“店家,不要害怕,聽說你家魚鮮做的不錯,今日還有嗎?”

對於錦衣衛的威懾力,王迪還是清楚的,但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像白龍魚服那種有可能會給自身帶來危險的蠢逼事,他才不會做。

“有…有的,貴人請進。”

因為自家料理的魚鮮味美,柳娘子還是招待過縣城內一些大人物的。

雖說心神還未定,不過她也明白,眼前這位陌生貴人,定是今日隨同大明天子一起駕臨的大人物。

來者皆是客,本著大買賣上門的喜悅心情,她趕緊壓下心中恐慌,招呼貴客進店。

門外稍事一等,待到小飯館裡裡外外都被納入錦衣衛的掌控範圍以後,得了信的袁彬,這才護衛著皇帝進了屋。

“怎麼,這店裡只有她一人嗎?”

大明朝的皇帝駕臨,為了保證安全萬無一失,淨街封道關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唯一讓王迪有點好奇的是,自己已經落座了,他也沒見到想象中的店小二前來問話。

他這樣剛問完,收到屬下彙報的袁彬,馬上替他解惑道:

“回稟陛下,此婦人名喚柳娘子,今日午時過後就閉了店,她男人就帶著幾個孩子去城東捕魚了,這個點,應該就要回來了。”

袁彬話音剛落,王迪忽然聽到,門外傳來兩聲“娘”的著急呼喚聲。

不用見人,僅憑這清脆悅耳的嗓音,王迪都知道這倆孩子定是個女娃。

經過門外錦衣衛仔細盤查,兩個長相一模一樣,臉上還掛著點不自然笑容的姊妹花,便進入王迪的視線中。

她二人,一舉一動,看不出有太大分別。

身著石青色短衫,腰間各自掛著一個竹篾編成的魚簍,手裡面還拎著幾條活蹦亂跳且銀光閃閃的白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