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回饋感恩日(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打改了名的楊公公來到居庸關城行宮,時間已經過去了有五日。
前線,宣府和大同二城,這幾日都有捷報傳來。
兀良哈三衛,就如先前兵部侍郎鄺埜分析的那樣,這幫牆頭草,一聽到大明皇帝又雙叒叕御駕親征領了五十萬大軍的時候……
那一瞬間,在他們的腦海中,再次回憶起了被永樂大帝還有先帝支配過的恐懼。
面對這種事關生死與榮辱的選擇題,早已做出多次正確答案的他們,果真是沒有一點猶豫便撕毀了與也先達成的有關共同出兵大明的口頭協議,轉而直接答應了明使出兵圍攻瓦剌部的要求。
只不過,一直到了今日,前線宣大二城,也沒見到那幾個心思狡詐的部族首領,派出千騎以上的隊伍來正面戰場馳援大明。
他們給明使的答覆,是已經派了大部騎兵,悄悄去抄瓦剌部的後方了。
這個訊息是真是假,目前也無從得知。
當然了,就算沒有他們的盡心配合,經過幾場不大不小的野外遭遇戰之後,明軍這邊也已斬敵八百餘人,並且己方的傷亡人數,才不過五百餘人,損失遠遠低於寇虜。
只是在王迪看來,敵方陣亡僅有八百多人的數量,這可與他先前認為的一場大戰下來,死傷加俘虜人數至少能過萬的想法完全不符。
不過靜下心來仔細一想,王迪也明白,現實中的行軍打仗,又不是電子遊戲上的一組組資料。
即便天時地利人和,若是敵方避戰不出的話,別說徹底剿滅他們來個一勞永逸了,就是想在短時間內重創他們,都沒有自己想得那麼簡單。
寇虜再兇殘呢,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雖說不通教化有點蠢,但也沒蠢到用雞蛋硬碰石頭那種地步。面對數量裝備更佔優勢的明軍,他們還沒有以弱示強,死戰不退這種大無畏的勇氣。
不管怎麼說,雖然這幾日傳來的捷報算不上大勝,但明軍這邊,憑藉著于謙的指揮排程和眾將士們的奮勇無畏,脫脫不花與也先二人麾下的幾萬精騎,稱得上是有力無處使。
縱然這倆人有其先祖重現蒙古帝國的野心,奈何僅憑他們自身的實力,在面對人數佔優裝備精良的明軍時,無論也先想出何種計謀,最終吃虧的也只能是他們自己。
...
有過罰,有功就要賞。
然而於戰事這一方面的大範圍賞賜到底該怎麼操作,說實話,王迪對此還真沒有一點經驗。
好在是,部隊賞罰條例,基本都有明確的規定,照辦就是。
不過與此同時隨著捷報傳來的,還有京城那邊孫太后派人送來的密疏。裡面的內容嘛,無外乎是提醒自己要提防于謙功高蓋主。
這份加急送來的密疏,王迪也明白孫太后的意思。
這個便宜老媽,她首先要考慮的,肯定是站在自己還有大明皇室的角度去看問題。
其次,她也是為了于謙著想。生怕真到了某一天,自己這個皇帝聽信了讒言會將這位柱國大臣給除掉。
對此,王迪倒不是很在意。
且不說…就憑現在敵我雙方這陣勢,基本上很難發生大的戰事了。沒有大的戰事,又何來蓋主的功勞?
就算于謙真能一舉殲滅來犯的所有寇虜,在王迪看來,給他封個大官甚至是王爵封號又能咋樣?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嘛。
當然了,肯定不能把于謙當做普通的文人來看待。
但不管怎麼說,王迪寧肯懷疑身邊的錦衣衛或是武勳造反叛變呢,他都不相信,在自己不算是一個昏君的前提下,一個堅守忠君愛國思想的文人,會做出領兵造反這種事情。
不過為了安撫朝廷眾臣,還有孫太后,甚至是前方于謙他本人的心,王迪便將賞賜事宜交由監國的孫太后和內閣處置。
吩咐人將旨意送回京城後,得了閒的王迪,便和自己的近身小太監楊蜜,在鑽研著醫學生物領域是有多麼博大、精深。
...
錦衣衛百戶袁彬,他感覺自己攤上了麻煩,還是特別大的麻煩。
身為一名錦衣衛,他心中怎會不明白,一個人,如果知道的秘密太多,那這個人八成是死得很快很難看。
楊公公沒來以前,晚上休息的時候,在夢中,袁彬都已經看到自己成為錦衣衛指揮使的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