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靈機一動,“老哥,老哥,我有個想法。”

他看著正在清理根鬚上的村民,“你說,我們如果白天來挖,晚上找點照明裝置,來清理根鬚裝筐,然後轉運,能不能行?”

顧大強沉吟了一下, “可以倒是可以, 清泥巴有個手電筒在旁邊照著就行, 但是有必要咩?只要後天也是晴天,我們直接就像今天這樣整完,巴巴適適的。”

霍千里笑了笑,“老哥你還記不記得,我當初最開始跟你說藥材種植的時候你怎麼反駁我的?你問我,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顧大強面色一變,“要得!晚上我挨家挨戶找大家佈置一哈!”

他聽懂了霍千里的話,萬一呢?萬一後天下雨呢?萬一這雨一下就是好幾天呢?

哪怕只有萬一,他們都不敢賭,因為他們輸不起。

從各個層面都輸不起。

於是,第二天,採收的策略變了。

眾人天一亮,就開始直接採挖,然後曬在地裡。

動作快的去幫著點動作慢的,堪堪趕在傍晚時分收完,而天邊果然沒了晚霞。

然後取出早就備好的手電,一家人男女搭配,一個幫忙照明,一個就著微光,小心地清理根鬚上乾結的泥土,而後交替輪換。

整個過程中,合作社沒有一個人抱怨。

就連顧剛這種人都知道,這是為了自家的東西,自家是有好處的。

霍千里還專門跑了一趟鎮上,找鄭書記借用了一批應急照明光源。

當天晚上,從遠處望去,暗夜之中的山林上,光源點點,不時晃動輕顫。

天上一輪圓月皎潔,星光黯淡,群星彷彿都墜入了這片寧靜的山谷之中。

劉曉雨站在霍千里常去的那個小土坡,舉著相機,快門暗下,將這一幕永遠留了下來。

又一天的光明來到,高強度勞作了一天一夜的眾人將最後幾筐丹參運到了曬場,疲憊不已,又興奮難言。

因為,這一次收穫的丹參實在是太多了!

先前忙著收的時候不覺得,這會兒集中起來一看,眾人的眼睛都快瞪大了。

這個曬場曾經是虎山村唯一一塊水泥地面,有兩個籃球場大小,可以同時擺下近三十張曬席。

現在這上面已經擺了二十張曬席,曬席上的丹參都是摞著放的,已經摞成了小山形狀,密密麻麻。

然後周圍還擺了兩百多個籮筐,把三組整個組的籮筐都快弄來用完了。

一個村民吞了口口水,“勒日馬得有好多?(這特麼得有多少)”

“一個籮兜(籮筐)算一百斤,兩百多個就是兩萬多斤,那一張曬席上咋個都一兩千斤,曬席上至少都是三四萬斤,一哈(總共)肯定有六七萬斤哦!”

“錘子,我們以前一個組一兩萬斤堆到一起連這兒五分之一都沒得,我看至少有十萬斤。”

“我覺得十萬斤都不止,一共一百八十畝地,十萬斤一畝地才五百多斤,折成公斤才兩百多公斤,胡專家說了至少一畝地有四百公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