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哈!平時我們想宣傳一下都找不到路子,這次要真有記者來,我就多說一點,哦不,順便說一點鎮上的情況,他們這一報道,不就有戲了嘛!對對對,小霍,你這個建議很好。”

霍千里的話,為鄭書記提供了另一個角度,一下子開啟了他的思維。

看著鄭書記一臉興奮的樣子,霍千里微微一笑。

其實這也是許多基層領導的問題所在,你說他們壞吧,當然的確有些老鼠屎,但大多數幹部還是有一顆做事的心的,他們也懂基層,可為什麼總是做不出成績呢?

眼界跟思維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像眼下這個局面,鄭書記還在想著怎麼應對,怎麼在虎山村這個事情上誇耀一下自己的功勞,沿海發達地區的領導或許就能想到,這是多好的機遇啊!

“雁過拔毛”,“一雞兩吃”,效益最大化啊!

記者沒來之前,大家封閉受窮宣傳不出去,記者來了,還是封閉受窮宣傳不出去,那記者不特麼白來了嘛!1

“所以,領導,記者估計今明兩天就來,我就不打擾您時間了,慶功宴的事,等這事兒徹底忙完了,我再厚著臉皮找領導討杯酒喝。”

這個時候鄭書記也不挽留了,一臉欣賞地看著霍千里,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好!”

等霍千里一走,他立刻召集了鎮委的班子會議,然後整個千符鎮的基層組織體系立刻被驅使著飛速運轉了起來。

霍千里只是提供了一個方向,鄭書記領著鎮領導班子商量出了許多的細節:

沿路的路況要不要收拾一下?

要不要挑選幾個重點家庭,請他們去看看?

要不要把這些村幹部叫來現場跟記者同志說說?

要不要準備一些土特產送給記者們?

......

鎮政府怎麼折騰霍千里不管了,搜刮了一通報紙,這個“狗頭軍師”就帶著顧海濤跑了。

顧海濤準備騎車回去,霍千里卻叫住了他,看了看時間和天色,“還早,我們在鎮上多待一會兒。”

如今的顧海濤已經變得比之前沉穩了不少,腦子稍稍一轉,就知道霍千里是想先躲著記者,疑惑道:“為什麼要躲著他們?”

霍千里笑了笑,“原本是因為今天實在太累,根本沒精力應付他們。現在想想,爭取能把他們多拖一天,也給千符鎮爭取一點時間。”

他拍了拍似懂非懂的顧海濤,“走,既然還有空,我們去買點東西!”

兩人在鎮上一頓大采購,滷牛肉、滷雞爪、滷豆乾、豬耳朵、鹽花生等等弄了一大堆,然後又去館子裡打包了四五個菜,再到超市搬了幾箱啤酒,再要了一個大紙箱子綁在摩托車屁股上的鋼架上,拍了拍手,齊活!

給劉曉雨打了個電話,然後聯絡上了顧大強,得知動作快的那些記者在聽說他到了鎮上辦事又返回了鎮上之後,霍千里讓顧大強叫上村委成員,到大會議室一起簡單慶個功,然後才晃晃悠悠地啟程騎回虎山村。

剛騎出一段兒,霍千里忽然一拍腦門,“哎呀!失誤了!”

顧海濤捏住剎車,兩條長腿朝地上一踩,“爪子了?”

霍千里遺憾道:“書記不是說請慶功酒嘛,這頓飯錢該喊他出的嘛!”

顧海濤:......

回到虎山村,村委會的成員們已經悉數抵達,個個形容疲憊,但眼神裡都泛著光彩。

不管是寫還是做工作,以及做其餘很多事,有了正反饋,就有了幹勁。

虎山村村幹部以前要麼對村上的事情愛答不理無所謂,要麼就是幹了半天沒意思,漸漸也就沒勁兒了,所以整個村務都處在一種糊弄的狀態。

自打霍幹部來了之後,尤其是最近半年,從這次活動的準備開始,再到眼看著一切圓滿結束,心頭那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這一點,對於這些跟土地打了大半輩子的人而言,是再新奇不過的體驗了。

他們第一次覺得,村幹部這個身份,不止是可以在村民面前抬抬頭,挺挺胸,也真能做出一些實事。

眾人從小食堂弄來碗碟,將東西都分裝成幾份,端到會議室的大桌上,村委會眾人圍坐在旁,還有顧海濤和攝製組的眾人。

當然也不會忘了這些天默默奔忙在田間地頭為了丹參最後收穫做準備的胡老跟老湯。

虎山村的人自不必說,虎山村越好,他們便越好;

攝製組也一樣,虎山村的成績越突出,他們這個專題片大獲成功的可能就越大,他們在業界的名聲和工作的績效就越好;

對胡老和老湯來說,丹參的收穫就在眼前,也是一年辛苦即將見到成果的時候,也同樣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