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日馬這幾天白聽了咩?還亂丟煙鍋巴!罰款五塊!”

“對頭!你屋大學生沒教你嗦!”

丟下菸頭的村民其實就是順手了,但被人當面這麼教訓面子上也有些繃不住,嘴硬道;“煙鍋巴不丟地上丟哪哈兒嘛,丟你嘴巴頭嗦!”

旁邊人指著壩子四角的四個鐵皮垃圾桶,“四面都是垃圾桶,你是個瞎子咩!”

“搞這些有啥用嘛!還不是到處都髒兮兮的。”

“我說你娃今天有點日怪(裝怪)哦!前天中午頂起大太陽,大學生們把全村的垃圾都撿了一遍,裝了幾大車拉起走你是沒看到咩?我們窮是窮點,還是要有良心有......有......對,有素質噻!”

“對頭,又不是爛泥扶不上牆,不能讓別個看輕了噻!”

嘴硬犯了眾怒,那人再不言語,悻悻撿起菸頭,丟到垃圾桶裡。

很快,各組的隊伍都集合完畢,全是村民,十男五女,在各自活動著身體。

因為只有三個組,第一輪輪空的組多少佔點優勢,所以各組派出一個隊長去抓鬮。

於是,對戰順序定下,第一輪:一組對戰三組,二組輪空;

第二輪:勝者對戰二組,若再勝則為第一,若敗了,則等待第三輪結果。

第三輪:二組對戰第一輪敗者,若二組第二輪第三輪皆勝,則二組奪冠,若二組第二輪敗,第三輪則與第一輪敗者分出二三名;若二組第二輪勝第三輪敗,三組均為一勝一負,則抽籤抽取決賽對陣雙方。

這也符合農村人的習慣,一切爭執不下的東西就透過抓鬮抽籤的方式交給天意,然後誰也不怨誰。

粗糲的拔河繩被人緩緩拉起,繃直,三道石灰灑出的白線,約束著眾人的位置,也彰顯著勝利的終點。

霍千里含著哨子,將繩子正中地紅綢固定在中間白線的正上方,左右看了看,然後鼓起腮幫子,吹出一聲尖厲的哨音。

“加油!加油!”

“一組加油!一組加油!”

“三組!加油!三組!加油!”

競技專案有著它獨特的魅力,無所謂新潮老套,只要置身其中,都會不由自主地被那種氛圍所感染,然後生出歡喜同悲的力量。

拔河賽是這樣,籃球賽也是這樣。

只不過在一旁加油吶喊得臉紅脖子粗的換做了各組的村民。

他們為己方每一個進球而歡呼,又為每一次錯失機會而遺憾。

看著大學生們為了他們各組的榮譽在場上揮汗拼搏,一種少有的集體榮譽感被激發了出來。

最終拔河賽上,三組直落兩局勝出,二組第二,一組第三。

雖然鐵牛不參戰,但三組依然有二牛跟二牛媽媽兩位“定海神針”,實力碾壓。

籃球賽上,一組卻一掃頹勢,強勢拿下第一,二組依舊穩守著第二,三組就掉到了第三。

眾人激動的情緒還未平復,接下來的趣味運動會又開始了。

開始的是一個在高校的素質拓展中極其常見的十人十一足,也有叫十人六足的。

十個人站成一排,將相鄰的兩條腿綁著,然後從同一起跑線出發,一起跑到終點,用時最短的隊伍獲勝。

這個專案的用意也很明顯,要鍛鍊大家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精神。

剛開始,走得東倒西歪,一摔一大片,看得一旁看熱鬧的村民哈哈大笑。

一個人靈機一動,“我們可以喊口號嘛,左右左右,大家就可以一起出腳,然後就不得摔了!”

大家一聽,要得!

“預備,左右!左......哎喲!”

“媽喲!老子出右腳,左腳咋個也被扯飛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