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村農業技術大講堂】

一條橫幅,拉在村委會的門口,搭配著裡面亮堂堂的燈光,頗有幾分在虎山村少見的儀式感。

但落在村民們的眼裡,就只有一個感覺:就這?

不是說很有意思嗎?

不是說比昨晚上還熱鬧嗎?

好在來都來了,倒也沒人調頭回去。

一個個邁步走進去,嚯喲!

只見壩子裡,左中右三面各擺了三四張桌子,每張桌子上豎起不同的牌子,牌子上寫著大字。

魚類養殖技術、禽類養殖技術、林果種植技術、蔬菜種植技術、水稻種植技術......

一個村民挨個看去,個個都讓他有點心動想學,但一時又不曉得先去哪一個,直到他看見了角落裡的一個牌子:母豬的產後護理。

這不就是我跟霍幹部提的要求咩!霍幹部還真的給我安排上了啊!

霍幹部,講究!

他快步走過去,站在桌前的兩個大學生主動打著招呼,“大叔,你好,你是有什麼具體問題想要諮詢,還是我們直接給你講一下?”

“我有個問題。”村民連忙點頭,“是這麼回事,我之前啊.......”

同樣的場景在場中各個櫃檯前重複。

不少的村民還在那兒猶疑著,但瞧見一些膽大積極的村民上前,本著不能吃虧的原則紛紛上前,按著自己的需求圍到了相應的櫃檯前,聽著聽著便慢慢張開了口。

在農村裡種了幾十年地,餵養了幾十年的牲畜家禽,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也有著豐富的疑問;

而面前的大學生們,在課本上學到了豐富的技術知識,卻欠缺著實踐的積累。

雙方從最開始的請教、再到後面的交流、討論,一切執行得自然而流暢。

當然,即使這些大學生都是蜀州農業大學選出來相對優秀的學生,還是比不了胡老那種經驗豐富的老教授,面對一些相對刁鑽和古怪的問題,也有答不上來的時候。

好在對這一點,霍千里和工作組都早有預料,提前有著預案的學生們沒有臉紅焦躁,胡亂搪塞,而是坦誠著自己的經驗不足,在本子上將那些問題詳細地記錄下來,回去之後會請教老師、查詢資料,再將答案反饋到虎山村。

這樣的態度更贏得了村民的信任,氣氛愈發熱烈。

各處櫃檯前一片火熱,非農專業的大學生們就樂得清閒,難得地放鬆了一陣。

他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按學校的,也有按照這兩天居住遠近的,也有隨意湊作一團的,笑著聊著。

“說實話,這幫村民比我想象中的要難搞一點。”一個男生開口道:“不過,人也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一點。”

身旁便有人笑著接話,“先前在大巴車上,我聽有人說我們是來佈道的,老實說,我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

“那現在呢?”

“現在啊,其實他們還是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