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入村初體驗(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作為蜀州本土的平民藝術家,李柏青在蜀州有著外人難以想象的群眾基礎。
他一開口,四下便登時安靜了下來。
“各位父老鄉親,各位大學生,在座的有認識我的,有不認識我的,再重新介紹一遍自己.......”
“熟悉我的都曉得,我以前是錦城騎三輪車的,但是可能有人不曉得,當時擺在我面前的,其實是有三個選擇,一個是當貨車司機,一個是當炊事員,一個是拉三輪車,我最終選擇了拉三輪,為啥子吶!因為我覺得這個活路可以隨時收到現金,包包頭票兒鼓鼓的,巴適!現在想起來,那叫揹你媽的時!”
下方的眾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現在說起來大家都曉得好笑,但是那個時候就是吃了這個沒眼界的虧。蹬三輪的日子苦哇,那回兒遇到個胖婆娘,跑過來直接坐上來,坐得我車頭一翹。她來一句,師傅,去糧貿大廈,我回頭看了哈她的身形,又看了哈自己這個幹筋筋的身板,剛打算拒絕,胖婆娘說,給你五塊錢,我說要得嘛。”
又是一陣鬨笑聲。
“等到了地方,拿到那五塊錢,我命都去脫半條。我那是又氣又累,摸了根菸,坐在那兒抽,抽完煙鍋巴一丟,準備找個蔭涼壩壩等生意,結果一個戴起紅箍箍的老妞兒一個箭步衝上來把我攔到,說現在搞衛生運動,不許丟煙鍋巴,逮到一個罰款五塊。我到現在都懷疑,那個胖婆娘和這個老妞兒是不是串起的。”
鬨笑聲中,卻有個別的村民想起了些自己經歷過的某些故事,神色變得複雜了起來。
“想歸想,話說回來,亂丟煙鍋巴確實不對,但問題在於,當時的我不曉得......”
接著這位巴蜀聲名遠揚的本土笑星就開始結合自己的發家之路,跟眾人擺起瞭如何轉變觀念、如何接受城市文化,如何學技術、如何創業致富的故事。
說到動情處,臺下的一些被喚起記憶的農民甚至抹起了眼淚。
霍千里在一旁安靜地聽著,以前聽收音機的時候不覺得,現在看來這位李老師的散打也頗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韻味,看似雜亂無章的嘻嘻哈哈中,還是隱隱有一條宗旨牽著的。
“我這個人都是擺點老實龍門陣,我馬上就六十歲的人了,說實話,板了大半輩子命,也不缺票子,但是我還是願意來這個鄉壩頭來踩田坎。因為我也是農民的後代,對農民是有真感情的。”
“人生匆匆不過百年,在這個世上走過一遭,總要給社會六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我以前不是想過當炊事員嘛,我沒去,我隔壁子那個胖娃兒去了,後頭炊事員沒得搞了就去當了廚師,我還去他館子頭吃過幾盤。我問他,你娃工資有好多吶?他給我比了個八,把我黑了咚大一跳,我說廚師的工資都這門高了啊?”
“他說,他能拿這麼高的工資,一個是因為炒菜味道確實好,二一個,包包頭摸得出來幾張等級文憑。各位鄉親父老,你們看哈,這次你們的村幹部,整了這麼大個陣仗,把這個多優秀的高校學生請到這兒來,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學到一兩門技術,技術不得豁人,技術能掙票子。”
“大家要利用這一個好機會,多多學到知識和技術,把不文明的生活習慣改了,要不要得?”
“要得!”下方的村民們在歡快的氣氛中大聲喊道。
......
不愧是名傳巴蜀的大笑星,李柏青彷彿信手拈來的一頓胡侃,讓場中的氣氛就變得融洽了不少。
接著,霍千里也不磨嘰,和帶隊老師、工作人員、村委會成員一起,按照提前討論過許多次才擬定下來的名單將大學生和結對家庭分配了下去。
然後,各回各家。
飯都沒吃一頓。
主要是也沒那個能力做這麼多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