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食堂也該收網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西南的冬天,處處都是“貴陽”。
千符鎮今天難得出了個太陽,不少鎮上的居民都無心工作,搬了個小凳子,坐在太陽下,擺著龍門陣,喝著茶,或者搓一搓麻將。
冬天的暖陽,總是充斥著溫暖和慵懶,讓人沉醉。
鎮政府裡,和往日卻並無什麼不同,依舊是一派忙碌而積極的氣息。
“霍書記,竹陽村整體工作進展平穩,技術攻關小組已經正式成立,在幾位老手藝的帶領下,已經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工藝改善流程,目前對標的八個樣品中,有兩個已經能基本達到同一水平了。”
“同時,竹陽村也成立了竹藝合作社,同時按照你的指示,在村裡開闢了幾片新的竹林,用作原材料供應。”
鎮高官辦公室裡,分管竹陽村的副鎮長許遠征坐在霍千里的對面,恭敬地彙報著竹陽村產業發展的情況。
這種眼看著事情在自己的手底下一天天好起來的感覺,確實讓他很受用,對霍千里的認同也更多了些。
霍千里放下記錄的筆,沉吟了一下,笑著道:“工作成效很不錯啊,辛苦了。”
許遠征也笑了笑,“都是霍書記領導有方。”
“不用這麼說,一碼歸一碼。該是誰的功勞就是誰的。我不會幹那麼沒皮沒臉的事。”
霍千里笑著擺了擺手,“後續的事情,我有兩個建議,你們可以參考一下。”
許遠征立刻攤開筆記本,握著筆,“霍書記,你說!”
“真的只是參考。因為具體的情況,只有你和竹陽村的同志掌握得更準確,你們的決定才更科學。”
霍千里輕輕點了點桌子,“第一個,竹陽村要做好收益分配方案的設計。這種並非全員參與的事情,既要避免吃大鍋飯,壞了真正做事人的積極性,又要各方兼顧,讓收益惠及到整個集體,不能變成某一個小團體的獨角戲。”
許遠征連連點頭,“對對對,這個是個很好的建議,大鍋飯的話,做事的人就沒動力了。但是如果只是幾個人掙錢,其餘的肯定眼紅,不僅不配合還要出左腳。”
霍千里又道:“第二個。竹陽村可以儘量把門類分得細一點,把整個工藝流程細化分解,分工越細化,效率就越高,不僅能調動起一些並不具備技術能力的人參與進來,同時也能讓真正有技術的將精力集中在最需要技術的那幾個點上。”
許遠征大為認同,“對對對,我們去青盛縣那邊考察的時候,他們除開賣得最貴的那些,其餘的就是走的這個路子,而且就是還要更加細化。”
他聽完忍不住感慨道:“霍書記,你這見識,的確是我們這些一直在窮鄉僻壤打轉轉的基層幹部比不了的啊!”
霍千里擺了擺手,“現在資訊渠道更多了,我們都要加強學習,身在基層,理念可不能也在基層啊!”
許遠征點頭,“我們一定加強學習。”
“還有一個,竹陽村的產業發展不太依靠土地,那麼在種植丹參之外的土地上,是不是也可以種種蔬菜?是自己來弄,還是出租給其餘村,讓他們承包處理?這個你跟竹陽村商量一下,也去肖鎮長溝通一下,看看這個方案怎麼設計。”
許遠征嗯了一聲,又聊了一會兒,便起身出了門。
不多時,組織委員範福生又來彙報了一下牛角村的情況,同樣進展得不錯。
“經過幾天的辛苦排查,牛角村現有的柚子樹和紅橘樹都已經排查完畢,統計情況在這兒。”
範福生遞上一張表,然後笑著道:“這次駐村的那個年輕專家挺好,變化很大,踏實肯幹,對牛角村的各項工作,確實幫助良多。就是他,查出了不少病株,為我們接下來的集中種植區排掉了許多隱患。”
“那我回頭得跟齊教授好好請個功。”霍千里哈哈一笑,看著手裡的統計表,“牛角村的發展和其餘幾個村不同,他們出成效比較慢,你要指導他們做好預算,鎮上財政會盡力保證,但也要把錢花在合理的地方。”
“還有,這些病株的情況,讓專家組儘快拿個意見出來,能不能留,要怎麼處置,在這個問題上,寧願錯殺也不要放過,不要因小失大,到時候壞了整個園區的大事。”
範福生點頭應下,又彙報了一些別的情況,起身離去。
霍千里又仔細看了看統計表格,接著在自己的電腦上,調出一張表格。
這是他自己個人規劃的千符鎮發展計劃。
這個表格是他在剛到千符鎮就任的時候就開始構思的,而後隨著工作的展開和深入,不斷調整更新,到現在也並不是完全的定稿。
一個個的格子裡,寫著諸如:基層組織結構最佳化、基層治理水平提升、政府風氣整頓、園區企業調整、各村產業方向梳理、全鎮產業協同等等內容,每一個大項下面,都在小格子裡寫著註釋。
這些內容,目前已經基本都被填充上了意味著完成的黃色。
串起這些專案的鏈條繼續延伸,下方還有許多個格子等待著填充上顏色,等待著他和他的同事們,用自己的工作去完成現實的進步。
最近的兩個,便是【銷售渠道確定】和【食堂管理權收回】兩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