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虎山村新貌(第2/3頁)
章節報錯
村裡木匠、篾匠自制的竹製茶几、木頭沙發架子、擺件、裝飾,村裡婦人自己縫的坐墊,牆上掛著的是村裡婦人自己繡的十字繡。
五個大字:家和萬事興.......
主要是市面上也買不到別的合適的,原本顧大強不想掛,霍千里琢磨了一下,拍板,裱起,掛上!
會客室外,升旗臺上,鮮豔的紅旗迎風一飄,虎山村的村委會從最開始在村小裡借佔了個角落,慢慢發展到現在,就終於有了點正規機構的樣子了。
霍千里回到辦公室,跟江清月交換一個默契而溫馨的眼神,坐在位置上,看著這兩天梳理的工作內容,琢磨著接下來的事項。
前兩天跟郭浩然聊天的時候得知,縣裡已經在著手準備東江丹參申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相關手續了。
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產品相關技術規範模組的工作也成立了專家組進行緊張的研討制定。
這個專家組由省市中醫藥相關機構領導、高校專家、醫藥公司專家等聯合組成,以至於身為專家組重要成員的胡老最近都不怎麼在村上,天天在東江縣城跟他的小師妹,以及其他專家一起忙活著。
這個事並不是純粹務虛,除開已經在初冬進行了新一年種植的虎山村三個組,其餘被納入產業園區第一期範圍的五個村都沒有進行新年的種植。
就是要等到專家組確定好了種植技術規範之後,趕在明年年初的春播進行。
現在各村都在忙著整地、育肥、選種等等,同時還在鎮委鎮政府的撥款下,組織力量進行碎石路的整修,忙得不可開交。
縣裡檔案文史方面的專家最近也來了一批,正在千符鎮各村走訪調研,挖掘或者創造性地挖掘東江丹參在本地的各種種植歷史。
回頭要整理一個東江丹參的歷史淵源報告,同樣是申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重要內容。
虎山村的村民如今的日子很幸福,早上起來做做廣播體操,白天合作社有活兒就去合作社忙一忙,沒活兒就忙一下自己家裡的事,閒了也不打麻將喝酒,在村委會的文化廣場,總有樂子。
村裡的衛生情況也已經改善,霍千里跟顧大強一商量,花錢跟村裡每戶買了一個籮筐,價格很低也就十幾二十塊錢,但是對村裡人來說這就是個費點事兒沒成本的手藝活兒,誰也不嫌棄。
實在沒那手藝的,就把名額轉給會的,中間抽個三五塊也開心。
等買了之後,村上就直接將籮筐擺在各家門口,各家的垃圾必須扔到這裡面,然後買了三個類似於黃包車樣子的手推垃圾車,各組各僱了兩個人隔天用獨輪車轉運到各組的垃圾集中點,從鎮上聯絡了垃圾車,每十天用車拉一趟。
籮筐成本兩千三,三輛手推垃圾車一千零八十,六個垃圾清運工每人每月三百五,共計兩千一,垃圾車每趟兩百,一個月三趟共六百。
平均一個月三千塊錢,換來了全村衛生條件大改善。
哦對,還有罰款收入,雖然現在大家意識都警醒了,但是在那些好不容易找到用武之地的老大爺老大媽努力“創收”下,但每個月怎麼都還有個百把塊收入,成本上還能再省一點。
現在他們還“磨刀霍霍”,準備等著過年返鄉的年輕人們回來呢!
一派欣欣向榮之中,虎山村上上下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期待過明天。
這番氣象,把前兩天來虎山村故地重遊的餘大同都驚呆了,轉了一圈,第二天就回去了。
不是跑路,是直接回去說服家人收拾行李去了。
所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之中很重要的一件,就是把虎山村小審批下來,接著還有相對漫長的建設和籌備。
哦對,不能叫虎山村小,要叫產業園區小學。
格局要開啟,審批才下得來。
這麼大一個產業園,弄個員工子女學校,很合理吧?
學校是一件,第二件則是企業選址。
夏晚晴已經同意入股,在文興醫藥願意投資兩百萬的情況下,飲片廠的孫總也適當降低了自己的投資額,同時壓縮了股份,確保包括虎山村村集體在內的政府力量佔據絕對話語權。
現在看來,產業園區審批下來應該不成問題,那選址建設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同時,這也就牽出了第三個事情,修路。
從山古鎮那邊過來的路也應該動工建設了,不然今後大規模建設期的物資運輸都是個問題。
哪怕產業園區建不起,就這條路要能修出來,那對虎山村而言也是件大好事。
這麼簡單一捋,接下來的大事就很清楚了。
另外就還有些小事,比如臨近春節的新春活動,治安防範,返鄉人員管理等等,那都隨便弄吧。
許多時候的焦慮其實就是明知道有許多事,卻不知道要做哪些事,更不知道要從哪些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