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蜀州的不少大學生先是湧進了自己學校的BBS或者貼吧,發帖蓋樓聊了起來。

接著便將“戰火”燒到了其餘的各個論壇,不少人聽得莫名奇妙,好奇地去影片網站一搜,居然還能搜到網路影片。

在網際網路還沒有邁入全民時代的當下,平日裡有閒暇上網泡論壇的網民們大多數還是生活相對優渥些的,這個紀錄片讓不少人震撼於偏遠地區的落後, 也讓不少人回想起了自己走出來的那個景緻各異但貧苦相同的老家,還有些則從中窺見了基層政府和村民自治組織的真實運轉方式.......

同時,也有關注點奇怪的說起了霍千里的長相,或者YY起了鏡頭裡出現過的女人哪個更漂亮,更適合娶回家.......

當然,也有人一口咬定這又是一個美化和自我宣傳的片子,政府裡都不是什麼好人,才不可能這麼美好,這麼為民著想;

又或者高高在上地批判著霍千里種種做法的落後和愚笨,彷彿換做他上,虎山村早已脫胎換骨,美麗宜居。

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但這些都不重要,此時的網路本身就是失控狀態,主流媒體也習慣了選擇性觀看。

不管這些帖子說的是好是壞,也不管雙方吵得不可開交,熱度是真起來了。

第二天一早,蜀州的各大媒體或者全國媒體的蜀州板塊都“不約而同”地跟進了這個事情。

在報道中, 詳細講述了虎山村在國家政策和各級政府支援下,在扶貧幹部的努力下, 發生的種種積極向上的變化。

作為跟霍千里一樣的大學生,蜀州各大高校的同學們在前輩事蹟的感召下, 紛紛面對著鏡頭或者採訪發表著自己的感想,抒發著去鄉村建功立業扶危濟困的豪情壯志,歌頌著國家政策的春風吹進了貧困鄉村。

事實上,他們甚至都不知道壓在農民身上幾千年的皇糧賦稅前兩年才被破天荒般地取消。

看上去的確有些假大空,但沒辦法,當下在官方宣傳上,確實做得不夠接地氣。

不管怎麼說,聲勢的確是起來了,而且關注的重點也來到了虎山村的本身。

......

“書記!”

東江縣委大樓,郭浩然興奮地敲門走進了縣高官李喬的辦公室,“成了!”

李書記抬起頭,“什麼成了?”

郭浩然興奮道:“虎山村和霍千里的聲勢成了!”

李書記笑了笑,從旁邊拿出了一張表格,遞給郭浩然。

郭浩然一看,上面記錄了六七家聯絡採訪的邀約,已經排到了下週。

李書記笑著虛指了一下,“看看內容。”

先前虎山村那次城鄉思想文化互動登上了蜀州新聞,還整出了一個專題片之後,也有不少記者來採訪過,但都是聚焦在文化發展的方面, 但這次.......

郭浩然低頭看著,基本都是經濟發展方面的問題。

李書記笑了笑,“我已經跟老鄧約了,下午先去市裡找找他。”

郭浩然坐回自己的辦公室,滾動著滑鼠,翻看著電腦螢幕上的那些報道,忍不住搖頭感慨道:“這個霍千里,還真讓他給撞上了!後生可畏啊!”

下午一點,李書記叫上司機,開車直奔旌城市。

在車上眯了一會兒,一個小時後抵達了市政府的大樓,找到了市裡的一位領導。

這位領導當初正是從東江縣縣高官的位置上升上去的,也是李喬以前的班長。

辦公室裡,領導仔仔細細聽完了李喬的彙報,然後看著李喬,“你現在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