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故地又重遊(第2/3頁)
章節報錯
文藝範兒些的瞧著那些青黛、紫蘇、杜若、空勤、京墨、江籬等名字,心神搖曳;
養生些的就聽著講解員說著那些黃芪、三七、枸杞、丹參、益母草的功效,默默記下;
哪怕是喜歡仙俠的中二少年也能在景天、徐長卿、龍葵、花楹、重樓之類的名字下,驚喜連連;
喜歡歷史的在聽著扁鵲、張仲景、孫思邈等人的名字時,在腦海裡浮現出那個時代的故事。
總之對這群大學生來說,這個博物館走下來還是頗有幾分意思的。
從博物館的後門走出,直接就來到了一個窗明几淨的大堂。
講解員姐姐的笑容甜美,“我們虎山村就是以中藥材種植為特色產業發展起來的,大家在來路上看見的藥田裡,都種著我們自己打理的道地中藥材,而我們東江縣的丹參和白芍也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虎山村更是東江丹參的核心產區,這裡有我們東江縣自種、自產的道地中藥材製劑、顆粒劑和飲片產品,全都是有正規備桉的合格藥品,大家可以看看,祝大家玩得愉快,再見。”
說著講解員姐姐就退了回去,並沒有出現什麼賣力推銷強制消費的場景。
但剛才的講解確實頗有效果,大家對於健康的焦慮也從來都是存在的,哪怕自己不用,想著送父母、送物件、送領導也都是好的。
等眾人從那邊出來,竟然幾乎人手都買了些東西。
這倒是讓同行的霍千里跟曹青峰有些哭笑不得,連忙叫來工作人員,給眾人的東西分別貼上標籤,統一存放起來。
從博物館出來不遠處,就是田野鄉趣的遊樂點,眾人在姜恆宇的帶領下,坐上小火車,慢慢穿梭在這一片田野之間。
從黃瓜架子旁穿過,還能看見細小的初生黃瓜如拇指般粗細,頂端還帶著未謝的小黃花;
從剛剛插秧不久的水田旁駛過,瞧見翠綠的秧苗在田裡列出整齊的佇列,像是在迎接他們的檢閱;
這些場景對於從農村出來的人而言一點也不稀奇,但對於自小在城市長大的有些人而言就有些意思了,左顧右盼,目不轉睛。
這兒玩了出來,時間也差不多到了中午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眾人直接一起到了基地的餐廳,一起吃起了農家菜。
連帶著一些陪同的人,一共將近四十個人湧進了餐廳,各自點餐。
雖然點菜的過程有些手忙腳亂,雖然等待上菜的時間確實有些慢,但在農家蔬菜純正的菜味下,在廚師合理的烹飪下,味道是真心不錯。
吃過了飯,眾人返回住處,簡單休息了一個多小時。
兩點來鍾,遊覽繼續。
遊樂場的旋轉木馬和飛椅上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戲水樂園承載了他們因為氣溫而遺憾的目光;
但旋即又被清溪踩水的快樂滿足;
民俗體驗館裡,他們先是在蓑衣、竹編、草鞋、風車、油燈、煤油燈的陳列中流連,接著在打穀、春米、吹米(用風車將米、麥之類的東西里夾雜的穀殼、碎葉之類的雜物吹走的過程)中流下了汗水。
接著又嘗試了竹編、陶器等手工製作;
出門又被一屋子精美的竹編工藝品吸引得走不動路,主動掏開了腰包;
最後,在一趟虎山製藥廠的製藥觀摩之旅後,在新奇和滿足中,圓滿結束了這一天的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