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旁的小小土坡,承載了霍千里在虎山村許多次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但這一次次靈光閃現的背後,是他事無鉅細的積累和絞盡腦汁的思考。

與其說上天又一次眷顧了他,不如說是上天沒有放棄一個自強不息的人。

江清月雖然不知道霍千里在激動什麼,但看著他那麼開心,自己也忍不住開心起來。

霍千里開口道:“清月,我先回去給老師打個電話,回頭再跟你細說。”

說完轉身就朝著顧家跑去。

好在現在渣男之類的詞還沒出現,好在江清月的性子足夠好,她微笑看著霍千里匆忙跑遠的背影,溫柔的眼神中,還帶著幾分心疼。

她懂他的辛苦。

回到房間,霍千里將手機掏出來,卻沒有撥號,而是攤開工作筆記,迅速將腦海裡的念頭先梳理一遍。

想要改變村風村貌,就得從村民身上入手,常見的命令式運動式的辦法已經被證明是不可取的。

自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同時不像掙錢,大家能夠輕鬆建立起有錢之後的各種願景,對村風村貌的改善這種事情,村民們缺少正反饋的強刺激,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也是問題,接受度和配合度都不高。

這也是霍千里先前提出一個簡單的垃圾歸類都無法推行的原因。

而這個問題,被韓致遠解決了。

他提出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這八字方針,從邏輯上來說是完全可行的。

但問題在於,將村民們送出去先進的城市或者發達的村莊裡體驗、考察,對如今的虎山村來說,從各個角度來講都是不現實的。

這也是霍千里這些日子糾結的所在。

剛才江清月無心的話,卻啟發了他的靈感。

為什麼一定這個言傳身教只能是去先進的地方,不能是先進的人呢?

江秋雁去了學校,學到了一些相對進步的觀念和習慣,短短兩三天就能夠影響她的家人。

那如果有很多個江秋雁呢?

村民們出不去,可不可以把人請進來呢?

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最終的目的是接觸結合,何必拘泥於形式呢!

至於請什麼人,江秋雁不就是很好的榜樣嗎?

大學生啊!

又便宜,素質又高,還更好管理,同時安個社會實踐的名頭,不愁沒人來啊!

而且以社會實踐的名義,還能光明正大地提出要求,以實現更好的成果。

思路開啟,各種細節便紛紛完善起來。

霍千里滿意地放下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滿足地笑了笑,然後拿起手機,給韓致遠打了個電話。

“老師,說話方便嗎?”

“說吧。”韓致遠似乎在忙著什麼,有些漫不經心。

“老師,上次說那個事情,我想到辦法了!”

“嗯。嗯?”韓致遠語調一變,霍千里的耳邊聽見凳子倒地的聲響,“說說看。”

等霍千里詳詳細細地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韓致遠就習慣性地沉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