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 銜接(第1/2頁)
章節報錯
“臣聽說,雲州扶光侯年少有為、屢立大功,實力不在高遠侯之下,劍象似為太陽或者金烏。”皇帝發問,自然有人回答。
皇帝身邊也有智囊,乃是專門為皇帝草詔中書舍人,都是皇帝的心腹,兼出謀劃策。其中幾個為這一局有定策之功,只是因為是文臣,手無縛雞之力,去赴今日之局無異於找死,因此皇帝把這幾位留在皇宮裡。等他出徵回來,自然匯合了自己人。
其中說話的這位韓舍人是皇帝身邊最得力的舍人,以博聞強識聞名,聽到皇帝的問話立刻回答出來。
“嗯,就是他。聽說是高遠侯的繼承人,保功的表上還有國師的簽字。”皇帝抬頭,道,“看來現在是他出手了。忠良的繼承人,應該也是忠良吧?”
韓舍人不吭聲,他怎麼可能保證一個認識都不認識的人是忠良?再說,他也沒覺得實質上割據一方的雲州土皇帝高遠侯是什麼忠良,也不知道皇帝是怎麼認證的。
這也是為什麼他不敢親自去見“高遠侯”,要安排順王去傳話的原因。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皇帝若有所思,道:“扶光侯真的實力超常?”
這些人可得找回來。太后就算了,樓上眾臣找不回來朝廷可是要癱瘓的。雖然那些大臣中有不少需要清洗的,那也得找回來再清洗,徐徐清洗,清洗也沒有連鍋一起扔的。更別說那些諸侯、宗室,有不少心思不定之輩,要是都扔到外面,那得弄出多少亂子來啊?
皇帝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就請荀侯去榮養,把扶光侯調進京城來吧。這麼強的實力,怎麼能不為朝廷效力呢?總不能讓他紮根雲州吧?”
這倒是正事,湯昭回答道:“之前時間緊急,君侯麾下的劍俠將他們轉移出去了。不過他的劍法特殊,雖然方便轉移,但是方向和目的都不定,是以現在也說不清他們去哪了。不過當時只做了十里範圍內的短途轉移,想來他們還在京畿內。”
韓舍人道:“臣認為沒有。雲州一直表現出對國師的忌憚,這次朝貢路上也再三聯絡道宮,企圖倚做靠山,應該是不能與國師相抗衡的。”
就見遠處天空中晃晃悠悠飛來一輛奇怪的兩輪車。兩輪車還不如尋常馬車大小,也還很昏暗的天穹中並不起眼,唯獨車前一盞燈籠光華閃閃,像一盞孔明燈。
雖然他們完全不告訴自己就擅自行動,但考慮到滿朝文武唯有這兩位在認真做事,皇帝也不能要求太多,笑眯眯道:“卿剛剛從城外回來?”得到湯昭肯定的答覆之後,笑道,“卿可真是回來遲了。你家荀侯去哪了?”
長夜將終,太陽就要升起了!
不過現在出來就沒問題了,因為把陣法拔除,“現在”的湯昭就馬不停蹄的回到過去了,而從未來來的湯昭正好從城外趕回來,現在這個世界上又只有一個湯昭了。
湯昭再度應是。皇帝稍微釋然:看來自己和高遠侯一起戰鬥的時候,這小子倒也不是什麼都沒幹。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不同時刻的同一個人正面相見會觸發“祖父悖論”這種意外,但能防止還是要防止的為好。他主要是順王告訴過去的自己:他心裡早就醞釀的那個逆轉時空的計劃是可行的,等到忙完手邊的事就去做吧,記得一定要把欠帳還上。
皇帝略一沉吟,道:“也就是天然的雲州繼承人……這麼說,他的實力可能近似劍仙?”
他這麼想著,對湯昭憋不住的陰陽怪氣只覺得是因為高遠侯而產生的怨氣,並不生氣,反而有些欣賞:做主君的都是欣賞忠臣的,哪怕不是自家的忠臣也是一樣的,忠臣的底色是不會變的,一旦收服比小人可信得多,嘆道:“荀侯辛苦。這一回全虧她勞苦功勞,當加爵加賞以慰勞。自然扶光侯功勞也不小,朝廷也不吝封賞。對了,金鼎樓上眾臣哪裡去了?”
至此,一個前所未有、匪夷所思的計劃才算合攏。
皇帝聞言倒也關切,忙問道:“荀卿如何了?是剛剛大戰一場脫力了嗎?”
畢竟他剛剛用高遠侯留給他最強大的逆轉機會回到了過去,去同時剿滅魔教的隱藏巢穴了。那個時候,外面還打的激烈的很呢。
皇帝察覺到他的陰陽怪氣,卻居然不生氣,因為他關注點偏了,心中暗想:他小小年紀已經封侯,實力又強大,卻對高遠侯一口一個“君侯”叫著,看來是個忠臣,只不過忠誠於高遠侯罷了。這樣也好,高遠侯忠於朝廷,他自然不會背叛。將來高遠侯去了,再收起心也不難。
聽到皇帝問起高遠侯,湯昭心中冷笑,回答道:“有勞陛下垂問。君侯身體虛弱,已然不堪重負,現在只能回去休息了。陛下有事可以找我。”
皇帝盯著少年一見難忘的臉,突然恍然道:“卿就是扶光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