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當磋磨自己的劍心的時候,湯昭想起了這首曲子。雖然陳總當時沒有解說清楚為什麼叫銅豌豆,但他就是覺得現在很適用。

現在他的劍心就在被各種工具輪番磋磨。

除了錘子和火爐,還有鑿子、噴槍、磨砂紙……各種工具,各有作用,總之是把劍心當做原木、當做璞玉、當做需要凋琢、需要鍛造的各種材料在打磨。

在外面說磋磨劍心、鍛鍊劍心多少帶點比喻、假借的修辭方式,指的還是自身的心境修持,但在這裡可是實打實的動詞。

錘鍊?說錘你,就錘你。

這種方法按理說非常幼稚兒戲,甚至可以說愚蠢。

劍心是何等脆弱之物,別說在外面顯示不出來,就是顯示出來,也當精心打磨,徐徐圖之,豈能胡亂捶打、煅燒?

但……真的有用!

當這些神奇的“工具”折騰那顆紅心的時候,湯昭真的同步感覺到了劍心的變化,不是那種簡單粗暴的震動,而是微妙的強化、精純、進步……

就好像他花費數年時間用和風細雨的手段打磨著劍心一般。而且這數年時間還必須是一直在進步,沒有步入歧途,方能有這樣的成果。

總之,每一樣看起來荒唐的工具,都真的能鍛鍊劍心,而且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幫助。這個自在境世界就這麼神奇。

湯昭深知在這個奇妙的現象背後,一定有一套更奇妙的原理與規則在支撐整個自在境的運作,那些簡單直白的工具不過是表象而已。

就好比說在人間的醫藥理論中,“以形補形”大多是笑談,多說不定某個構築的小世界裡,吃腰果就能補腎,吃核桃就能補腦,滋補身體的任何部位只要吃對應的東西就可以,對虛弱者特別友好,那一定是因為那個世界的物產神奇或有特殊的規則,絕不是“以形補形”的原則能在人間世界通用。

至於究竟是怎麼運作的,湯昭就不能得知了,他有從君令,能看看前人的備份已經很不錯,還能偷看原始碼怎的?再說他沒學過相關知識,看也看不懂啊?

能夠享受自在境的效果,額外又找到了自己前進的路,湯昭覺得已經很好了。

這次來到白玉京,雖然留下了遺憾,但收穫也是驚人的,哪怕背上了更多的壓力和責任,依舊物超所值。

這個鍛鍊一直持續了兩個多時辰,到了某個時段,各種道具對劍心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開始心季難受,他連忙讓道具停下,知道已經達到了極限,自在境已經沒辦法提供幫助了。

該出去了。

不過,也不急著出去。

湯昭已經剖析過自己的劍心,心境也通達了,境界的瓶頸已經消融,可說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只要離開自在境,他肯定會順理成章悟出劍法,成為劍俠。

除非他再強壓一次。

但湯昭覺得,沒有這個必要。上次在靈堂中他是驟然得了外力,劍心也好劍元也好都是被抬上去的,遠超他的意料,他自己覺得積累不夠、控制不足,尚不到瓜熟蒂落的地步。

但現在他透過自己的感悟達成了劍心的圓融,又有自在境再加一把力,劍心穩定無垢,可說超越了尋常劍俠的劍心境界,劍元也藉助金烏劍遺澤積累過了臨界點,再壓下去也沒有意義。

出去就進階沒問題,那他就可以事先考慮劍法的事了。

不但可以考慮劍法,甚至可以藉此機會把已有的劍術都整理一遍,形成以劍法為中心的新的體系。

他甚至可以用自在境做試驗場,嘗試搭配自己的戰術體系——這本就是虛擬現實最正統的用法之一。

那麼……我想要什麼劍法呢?

一個攻擊劍法?防禦劍法?轉移劍法?輔助劍法?還是綜合性的劍法?

想到這裡,湯昭微微一怔,又轉念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