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發小(第2/2頁)
章節報錯
昭子——
多熟悉的稱呼?
多陌生的稱呼!
曾幾何時,這是親近的人專門稱呼的小名,是他聽慣了的稱呼。
但後來,能這樣稱呼他的人一個個離開了,走的走,沒的沒,再沒有人會這樣稱呼他。
現在,只有刑總和江師兄偶爾會這麼稱呼他,但也不是經常的。他後來認識的長輩親友會叫他“阿昭”。這個稱呼也很親暱,但不是他第一個小名。
再之後,隨著他年齡、資歷、實力漸漸增長,他遇到的人再沒有這樣不客氣的稱呼了。大一點的同伴會稱呼他為“小湯劍客”,和他同齡的甚至已經叫他“教喻”、“先生”。
他已經長大了。
以後他大概只有敵人嘴裡的大名,和自己人口中的“尊稱”了。
如今,竟又有人叫他這個小名。
而且聲音還有些陌生。
是誰?
昔日的親人和朋友嗎?
他陡然回頭,發現門前站著一個大腦袋年輕人,面相似陌生、似熟悉,那道橫在臉上的傷疤卻是從沒見過。
他一時矇住,站在那裡,一點點從記憶裡往外刨人。
“昭子——是我啊!”那年輕人又大叫了一聲。
湯昭腦海中閃過一道光,叫道:“亮子!”
那年輕人歡呼一聲跑了過來,跑到一半,卻把外衣扯下來扔出去,然後再穿著短衣上前,和湯昭抱住。
湯昭叫出這聲“亮子”,記憶才算徹底復甦,欣喜若狂摟住他,道:“真是你啊,亮子!”
亮子回道:“不是我是誰?昭子,你他麼跑哪兒去了?什麼時候回來的?五年啊,整整五年都找不到你!還以為你小子……”
其餘人沒想到他們兩個如小孩子一樣興奮,都大為驚奇。焦峰等兩人稍微安靜,才道:“湯昭,這位……是……”
他根本叫不出這小子的名字,只知道他是本地分舵的,級別不高,說一聲“小混混”也不為過,但據說能打敢拼會來事,已經入了本區舵主的眼,年後可能送去本莊培訓。他從本莊來得著急,身邊沒人,隨便點了幾個年輕弟子,也沒問過名字。
】
湯昭拉住那年輕人的肩膀,道:“這是我發小,滕亮。”
要說滕亮也不是他的街坊,而是隋家班的人。沒錯,就是隋風他們的隋家班。
湯昭在十歲頭上上街遇到的隋家班,當時他貪看隋家班在街上耍的花槍、踏繩、硬氣功套路,以為是了不起的真功夫,一路追過去追到他們的生意下處打算拜師,就在那裡認識的滕亮。
隋家班顧名思義都姓隋,滕亮是隋大叔的外甥,隋風的表弟。
當時滕亮年紀也小,看到湯昭敬佩自己的本事大為得意,向他胡吹大氣,把自己說的神功蓋世、天上有地下無,還打算傳他幾手絕招。隋大叔卻是個知道世故的老江湖,知道這是小孩子一時胡鬧,湯昭是好人家讀書的孩子,跟自己等人是兩路人,絕不肯提收徒的話,把他送回了家。
湯昭的父親是個敞亮人,沒有特別責怪孩子,也沒胡亂指責江湖班社帶壞自己的兒子,反而誠懇道謝,還給隋家班拉了一棚堂會,讓他們多賺了點錢。
雙方一開始只有這點交情,最多說一面之緣。後來隋家班在暮城演了幾個月就走了,本來應該再也不見的。
哪知過了兩年,湯昭的父母親人相繼離世,偏還守著幾分家產,登時陷入了群狼環伺的地步。周圍無親無友,沒有一個人肯幫他。
這個時候隋家班又路過暮城,知道了湯家的變故。江湖人自有江湖人的義氣,雖然當初只有一份小小的善緣,但隋家班還是儘自己的力量護住湯昭,把他收入班子,帶離了暮城。這也是一段“仗義每多屠狗輩”的故事了。
那段時間湯昭隨隋家班流落江湖,居無定所。班子裡只有三個差不多大的孩子,湯昭和滕亮是男孩兒,還有一個隋雲是女孩兒,三人是朝夕相處的小夥伴。
雖然湯昭和滕亮出身、性情、愛好都完全不同,但小孩子沒想那麼多,同甘共苦自然感情深厚。最後湯昭去合陽縣尋親,三個孩子依依不捨的淚別。
一晃,將近五年了。
湯昭心情起伏,連聲道:“你怎麼在這兒?過得怎麼樣?隋家班在暮城?大叔和大哥、阿雲他們都在嗎?”
滕亮撓頭道:“我還好,我也不知道班子在哪兒,我已經離開隋家班好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