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范文程送禮上門【為女足加更!女足牛逼!女足霸氣!】(第1/7頁)
章節報錯
“老弟,我與你說實話,得知你葬送十萬大軍,百姓紛紛內遷之後,滿朝文武都在怒罵你啊……呃……呸,這群沒卵子的東西,就會動動嘴皮子。”
魏忠賢滿臉通紅的趴在桌面上醉醺醺的道:“這遼東之地,早就成了是非地,無人敢來,周邊兵將都在往朝中送禮,想要離開遼東周邊,最好去南方避一避。”
“老弟你可能不信,這麼大的大明,如今請戰前來遼東的除了秦總兵與戚家軍,竟然再無旁人。我大明以武立國,又不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朝,如今能拿得出手的竟然只剩一女將與殘破不堪的戚家軍,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魏忠賢憤怒的敲擊著桌面,他眼睛比臉蛋都要紅,可見氣成了什麼樣子。
曹昆笑著給魏忠賢倒酒:“魏大哥,秦總兵可是石柱秦良玉?”
“正是她……”魏忠賢閃過一絲複雜:“糾糾男兒身,堂堂大丈夫。保家衛國志,不及巾幗女。”
“大哥好文采。”
“老弟你笑話我,我魏忠賢大字不識一個,有什麼文采。只是心頭憋悶,脫口而出罷了。”
“哎,正因為靈光一閃,才能瞧得出大哥內心的憤憤不平。若非如此,豈能脫口而出?”
“老弟你說得對,老弟啊,你是不知我心頭憤怒。我對秦總兵是仰慕的,我若得勢,定要給她加官進爵,豎碑立傳。想我等男兒七尺身,竟然靠一女子保家衛國,守護黎民,老哥哥心頭就頗不是滋味。老弟,非是老哥看不起女子,但是自古以來女子縱橫疆場的時代,那都是什麼時代?老哥哥心頭不忍啊,此乃亡國之兆也。這是整個天下的男人都靠不住,你說說,這還能有好嗎?”
魏忠賢捶打著桌面發牢騷。
曹昆看的直樂呵,心說若是你真的得勢,恐怕就是另外一副嘴臉了。
不過曹昆又覺得有些不以為然。
因為大家都說歷史上魏忠賢剛開始是極好的,得勢之後想要與文官往來卻被鄙視,因此才會越加瘋狂,走向陌路。
坊間瘋傳,若是崇禎不殺魏忠賢,大明也不會如此缺錢。大明不缺錢,定然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是魏忠賢的搞錢手段大多是加稅和抄家弄來的,而且大頭都分給了他手下鷹犬,他雖然充盈了國庫,卻也充盈了自己的私庫。再加上不會用人,手下良莠不齊,一聲九千歲就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
崇禎殺不殺魏忠賢,結果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大明從上到下已經爛到了骨子裡,想要振興,只有從上開始改革,肅清朝廷中心,如此才能有餘力一點點推行地方,獲得一線喘息。
魏忠賢的存在,只是從文官士大夫手中將銀子搶過來,對百姓說是沒有好處也不見得,因為文官貪汙從地方到朝堂都劃分明確,層層加碼。到了百姓頭上,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魏忠賢貪汙卻是一步到位,中間雖然也有吃拿卡要,卻終究不會如文官那樣多。說到底,對百姓有些好處,卻也有限的很。因為百姓一窮二白,他的這點好處落在百姓頭上,依舊不是百姓能夠承受的。
萬曆搜刮,魏忠賢搜刮,等到魏忠賢沒了文官得勢,被壓制那麼久的文官越加瘋狂的搜刮。因為若是不趁機多搜刮一點,萬一皇帝反應過來,再扶持一個魏忠賢怎麼辦?
魏忠賢的死是註定的,他名聲極大,一步步成為九千歲,這其中若是沒有文官故意縱容的結果,說出來誰也不會相信。甚至他有如此權勢,恐怕就是文官故意推他上去。畢竟若要人滅亡,必要人瘋狂。搞鬥爭,老魏定然是鬥不過文官的。
人都說木匠皇帝胸中自有韜略,知人善任,因此才故意扶持魏忠賢與滿朝文武抗爭。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木匠皇帝就算有些智慧,卻也沒有用在正處之上。
他若真的有心,定然不會讓客氏壓在張嫣頭上。家奴畢竟是家奴,家奴若是欺壓女主人,那就本末倒置,規矩崩壞,一個規矩都不能維護的皇帝,又如何有能力去對抗滿朝文武的算計?
也可能小皇帝是故意打破規矩,但是再如何裝瘋賣傻熊孩子,也應該將家中的規矩立起來。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自己家人都亂糟糟一片,又如何能治理偌大的大明國家?
所以從一個小年輕的心思來看的話,小皇帝定然是在大臣那裡受到了不少的苦頭,心中退縮,因此才推魏忠賢出來幫自己應付大臣。卻不想魏忠賢抓住機會竟然開始反壓大臣,而小皇帝躲在皇宮中外有魏忠賢遮風避雨,內有客氏哄著他玩,吹捧的他飄飄然不知所以,他也樂得沒有煩惱逍遙自在。
也或許是看出了,這大明就算是沒有自己,估計也能維持下去,因此才不願意出頭,任憑魏忠賢攪風攪雨。
說白了小皇帝或許是一個天才,但是心態卻是不行。他碰了一鼻子灰覺得大臣太可惡,因此就退縮不敢在跟大臣鬥下去。他無依無靠,剛好魏忠賢有能力有手腕,為他遮風避雨,客氏又能說會道會哄孩子,這小皇帝也樂得享受。
從歷史記載來看,恐怕小皇帝是一個依戀極強的人,魏忠賢是他身邊老人,客氏是他奶孃,都可謂是他的親人。如果拋開地位與身份不說,這兩人就相當於養父養母的身份,試問一個在外碰了一鼻子灰的孩子碰到了養父養母能遮風避雨,他豈能不開心的躲在羽翼下安穩享受?
錯就錯在魏忠賢是個太監,客氏眼光淺薄。二人或許忠心,但是驟然發達,心態也多少會有改變。若是兩人真的有操守的話,只要稍加引導,日日教誨,小皇帝也可能會痛改前非,重新振作,真的有那麼一絲機會成為英明軍主。
只可惜他們一切權利都是來自小皇帝,哄著小皇帝是他們的本分。如此身份差距,也註定了他們不能教育小皇帝,而小皇帝無人管束,自然也就越加沉淪了。
說實話,若是小皇帝有崇禎的執著和信念,或者崇禎有小皇帝的聰慧與激靈,也或者二人合二為一,這大明究竟能怎麼樣,還真的說不準了。
因為大明的皇帝,從來都不是規矩的皇帝,不是按套路出牌的皇帝。
你見過幾十年不上朝痴迷享受修仙卻能將國家掌握在手心的皇帝嗎?你見過一登基就跑出去想要領兵打仗結果被大臣封在城裡的皇帝?你見過明明已經評判,但是就為了滿足自己打仗的心思,又將叛賊老大放了非要親手去抓的皇帝嗎?
所以,這大明的皇帝本就是奇葩的,多種多樣的。偏偏到了最後,又碰到了崇禎這麼一箇中規中矩的,若是崇禎有小皇帝這一份激靈和破罐子破摔的決心,有正德無法無天的胡鬧心思,這大明說不定還真的能折騰起來也不一定。
只可惜崇禎有堅持,有自律,有骨氣,有信念。卻偏偏沒有擔當,沒有厚顏無恥,沒有他前輩的胡鬧無法無天。
當然也有可能大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崇禎這些本性都被大明的危機壓制了。他不敢動作,因為擔心一個動作就會讓大明分崩離析。也不敢有擔當,因為他怕自己這個皇帝身上有了汙點之後,會成為大明崩潰的根源。
所以不管怎麼說,崇禎和小皇帝的性格都缺陷很大,若是兩人能合二為一,說不定彼此性格融合之後,真的能成為中興之君。有時候狗作者都會想,是不是這倆人本是一個人,結果意外的生成了兩個,所以性格才會如此相背而馳。
當然,作者是歷史小白,懂得問題不多,一切分析都是情緒的,做不得真。只是每次看這段歷史都覺得有些懵逼,覺得大明不應該就這麼簡簡單單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