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察完琅琊郡官學後,劉襄開始了在齊地諸郡的巡視。

作為昔日齊王的劉襄受到了齊地百姓的狂熱歡迎,山呼萬歲,許多百姓感動的泣不成聲。

劉肥時期,依靠曹參的輔佐,齊地實現了大漢最快恢復經濟;劉襄時期,依靠劉襄腦海中二千多年的智慧,齊地成為了大漢經濟之最。

這使得齊地百姓對於劉肥、劉襄父子無比尊崇,不少縣鄉百姓特意為劉肥立祠以作紀念,將劉襄的畫像也掛於家中祠堂。

齊地的景帝廟香火不斷,每日祭拜的人絡繹不絕,比惠帝廟要昌盛許多,甚至在佳節良日時,景帝法駕還會在齊地出巡,享受齊地百姓跪伏。

劉襄在出巡齊地途中不時展現親民的形象,常常停下御駕駐足與長者閒談,甚至會去百姓家中吃飯,毫無帝王架子,將齊地百姓感動的痛哭流泣。

齊地諸郡自從經過蒼鷹郅都大刀闊斧的整改,一大批貪官汙吏和豪強大姓被懲辦,如今吏治清明,豪強守法。

「陛下,前面就是臨淄郡地界了。」許文恭聲對著劉襄御駕稟告道。

「先去稷下學宮。」劉襄睜開閉著的眼睛,沉聲說道。

臨淄如今乃是整個漢帝國的金融中心,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

劉襄為齊王時,臨淄經濟水平本就在大漢前三。等到劉襄成為皇帝以後,臨淄的政治地位水漲船高,有了朝廷政策的支援,經濟水平領先了長安與五都城市一大截。

「臨淄比朕離開時,要繁華許多啊!」劉襄看著臨淄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道。

若不是臨淄郡守早早命士兵開闢好道路,限制行人出行,天子大駕的儀仗恐怕會在臨淄郡內舉步維艱,臨淄郡的人口太稠密了。

「臣聽聞如今臨淄最繁華的市集萬金地租,臨淄商賈冠絕天下,每年為朝廷國庫貢獻大筆商稅,臨淄郡守治理得當。」許文恭聲說道。

自從駟均死後,許文便成為了大漢朝堂齊王派的首領,許文自然要替自己這一派系的人說話。

「嗯,臨淄郡豪強大姓眾多,人口遠比其他郡要多,要治理好臨淄郡確實不易,臨淄郡守有功。」劉襄點了點頭,表示讚許。

「自陛下頒佈詔令使各郡國興官學以後,前後幾位臨淄郡守都將振興稷下學宮作為工作的一部分,如今稷下學宮已有幾分氣象。」許文恭聲說道。

秦滅齊以後,稷下學宮便荒廢了,學宮內的各派人士鳥作獸散。秦國將頗具佔地面積的稷下學宮當做兵營,用來安頓駐齊軍隊,使得稷下文盛之名不復存在。

漢初之際,經濟蕭條,百姓生計困難,朝廷根本顧不上文教之事,以恢復經濟為目的。

在劉襄登基幾年以後,才開始倡導各郡國修建官學,培養人才服務國家。

稷下學宮因此恢復了生機,成為了臨淄郡官學所在,每日都有讀書聲迴盪在空氣中,雖比不得百家爭鳴時的氣象,可也總算再度成為了文化之地。

「稷下學宮曾是百家學士爭辯之所,文學昌盛,孟珂、荀子、慎到、環淵、鄒衍等百家名士都曾於稷下常駐。朕每每從典籍中讀到稷下昔日輝煌,常常為稷下之衰而惋惜。」

「朕當初為齊王時,有心振興稷下學宮,可惜當時高後猜忌劉氏諸王,朕恐有不軌之徒借稷下之名誹謗朕,使得高後抓住把柄,故而未敢興稷下學宮。」

「如今天下安定,國富民強,稷下學宮這所文教盛地理應再度煥發光彩,使其發揮出其價值來。」劉襄沉聲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許文恭聲應道。

在稷下學宮祭酒的引領下,劉襄與一眾公卿大臣進入了稷下學宮內,儀仗隊伍除了百名貼身保護劉襄安危的外,都在學宮外就地就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