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部?」

群臣對於這個後世方有的軍事機構感到十分陌生,疑惑不解道。

「晁錯。」

「臣在。」

「汝自稱熟讀經典,過目不忘,可否能背誦太公望之《六韜》?」劉襄沒有理會群臣,開口喚出晁錯。

「留侯曾於石橋得黃石公相傳《六韜》,輔佐高皇帝平定天下以後,將《六韜》贈予蕭相國,蕭相國則將《六韜》放置於天祿閣珍藏。」

「臣蒙陛下聖恩,得以遍閱天祿閣藏書,《六韜》博大精深,集諸夏兵法之大成,臣多次閱覽之,自然可以全書背誦。」

「不知陛下想要臣背誦全書,還是背誦其中一篇?」晁錯恭聲問道。

要做好學問,就不要做官。晁錯和賈誼這兩個治國理政的好苗子之所以如今沒有身居要職,就是因為劉襄希望兩人趁著年輕能夠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學問上去。

若是兩人現在身居要職,恐怕就無法靜下心來學習知識,會如同李斯一般將自己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政客。

「便將《六韜》·龍韜·王翼篇背誦一下吧。」劉襄沉聲說道。

「是。」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為之奈何?「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

「因能受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

………

「術士二人,主為譎詐,依託鬼神,以惑眾心。方士二人,主百藥,以治金瘡,以痊萬病。」

秦朝焚書坑儒與項羽火燒秦宮殿以後,六國經典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宣室殿內的臣子除了張蒼等少數大臣以外,多數人還是第一次聽《六韜》。

「太公望周武王伐紂滅商的第一謀士,周王朝最高軍事統帥。殷商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居多。」

「朕也曾多次翻讀《六韜》,而朕要設立的參謀部就是從王翼篇與田祿伯的教訓中得到的啟發。」

「一人精力終究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能考慮周到,尤其是在戰機稍縱即逝的戰場上,故而我大漢軍隊中需要有太公望所言「股肱羽翼七十二人」,朕將軍中此類人才成之為參謀,用以輔佐曲軍侯以上將領。」

「於朝堂設立參謀部這一新官署,地位等同於九卿官署,負責組織計劃軍隊的編制、裝備、訓練、兵役、動員、戰場準備、作戰指揮等方面,並負責組織各部門的協同,調節和解決軍事工作同有關的各項問題。」

「參謀部人員需囊括兵家、雜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學者以及富有作戰經驗的軍官。」

「參謀部最高官職為參謀長,位居九卿之上,三公之下,統轄各級參謀,對朕負責。」

「凡我大漢將軍領軍出征,或在外駐紮皆需設參謀分部,軍中置一軍參謀主管參謀分部之事,軍參謀僅低於主將,高於隨軍諸將。」

「部、曲兩級同樣需設立隨軍參謀,稱為部參謀、曲參謀。部、曲兩級可設立不超過三十人的小型參謀分部,具體安排由軍參謀決定。」

「參謀部平時不涉練兵,統兵諸事宜,專注謀劃。不過戰時行軍打仗不能繞過參謀部,由參謀部統籌規劃作戰安排,參謀分部協助主將制定作戰計劃,並負責組織各官署的協同,調節和解決軍事工作同有關的各項問題。。」

「此便是朕關於我大漢軍制的初步改革,以及參謀部為何官署,諸位愛卿可有何疑惑?」劉襄緩緩說道。

「啟奏陛下,依照陛下所言,我大漢軍、部、曲三級都存在參謀分部,而主將、部校尉、軍侯的軍事行動都需要與參謀分部協商。」

「臣以為如此恐怕不利於將領的發揮,參謀分部類似於監軍,而權利卻大於監軍,能夠隨時阻止將領的軍事行動。」

「當年燕、晉兩國派兵進攻齊國,齊景公派司馬穰苴領兵迎敵,又擔心司馬穰苴擁兵自重,乃派寵臣莊賈監軍。」

「莊賈自持齊景公寵愛,不將司馬穰苴放在眼中,甚至故意拖延到達軍營的時間,使得司馬穰苴軍中威望動搖,士兵人心惶惶。」